生民日日叹零丁,惟听中朝说太平。
万里江山云莽荡,五更风雨剑悲鸣。
桓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
箫管莫吹关塞曲,野花閒草不胜情。
生民日日叹零丁,惟听中朝说太平。
万里江山云莽荡,五更风雨剑悲鸣。
桓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
箫管莫吹关塞曲,野花閒草不胜情。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的艰辛生活和对和平的渴望。首句“生民日日叹零丁”直接表达了人民在动荡岁月中的孤独与无助,"惟听中朝说太平"则揭示出外界传来的所谓“太平”与民间疾苦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万里江山云莽荡,五更风雨剑悲鸣”通过自然景象和剑鸣声,渲染出战乱的氛围,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
诗人借桓温与王猛、徐庶与孔明的历史典故,表达对贤臣良将的怀念和现实中无人能挽狂澜的感慨。“桓温岂解知王猛”,暗示当权者缺乏像王猛那样的贤才来治理;“徐庶从来识孔明”,则表达了对诸葛亮式智者的向往。最后两句“箫管莫吹关塞曲,野花閒草不胜情”,以乐器和自然景物作结,传达出一种哀婉之情,野花闲草似乎也因战乱而无心欣赏音乐,流露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内心的无奈与期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
枕上闲商略,记全家元夜看灯,小楼帘幕。
暗里横梯听点屐,知是潜回香阁。
险把个玉清追着。
径仄春衣风渐逼,惹钗横翠凤都惊落。
三里雾,旋迷却。星桥路返填河鹊。
算天孙已嫁经年,夜情难度。
走近合欢床上坐,谁料香含红萼。
又两暑三霜分索。
绿叶清阴看总好,也不须频悔当时错。
且莫负,晓云约。
片帆呼渡西山曲,匆匆载将春去。
路人苍寒,浪翻红暖,一枕欹眠烟雨。酒朋诗侣。
尽醉舞狂歌,气吞吴楚。
一样风流,依然犹是晋风度。人生如此奇遇。
问老天何意,五星来聚。
句落瑶毫,香霏宝唾,惊倒世间儿女。渭川云树。
怅后夜相思,月明何处。怕有新诗,雁来频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