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曾读义山词,也欲随人唱柳枝。
暗托青云添感慨,隐牵红豆助相思。
已过飞絮春方老,未到酣眠梦尚迟。
偶尔偷閒赏花外,才知不是少年时。
当年曾读义山词,也欲随人唱柳枝。
暗托青云添感慨,隐牵红豆助相思。
已过飞絮春方老,未到酣眠梦尚迟。
偶尔偷閒赏花外,才知不是少年时。
这首诗《春柳(其二)》由清代诗人多隆阿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柳树的生机与诗人的感慨。首句“当年曾读义山词,也欲随人唱柳枝”以“义山词”点明了对古典文学的追忆,表达了诗人想要像古人一样吟咏柳树的情怀。接着,“暗托青云添感慨,隐牵红豆助相思”两句,运用象征手法,青云和红豆分别代表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情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已过飞絮春方老,未到酣眠梦尚迟”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逐渐消逝,而诗人的梦想还未实现的无奈与遗憾。最后,“偶尔偷闲赏花外,才知不是少年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欣赏自然美景中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年轻时期的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意味。
瑶华寄语。正碧山唤起,仙梦如雾。
剪碎秋心,寸感难销,微熏冷麝悽苦。
金风翠雨全身湿,浑不见、花魂来处。
待问他、小谪根由,头白广寒宫女。
惆怅蛛丝藓砌,嫩凉过几日,霜讯飘羽。
一角蟾天,似有低鬟,悄倚县香幽树。
残烟剩水年芳在,算错向、影娥池住。
自甚时、都没行踪,付与暗尘为主。
行处无人,听时有寺,古木云峰犹远。
战胜风篁,飘残烟磴,林深几回吹断。
正缟鹤难成梦,松阴月明满。拨苍藓。
又经过、数重秋影,门掩定、初指翠微僧院。
步到列仙家,问瑶天、因甚清感。
那怪红楼,倚萧台、一半泪眼。
让陈思悟后,来向鱼山闻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