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入功名会,新携辟召书。
忠勤曾策励,奋迅此权舆。
当路心知己,长城指望渠。
只将真实地,持守足安居。
久入功名会,新携辟召书。
忠勤曾策励,奋迅此权舆。
当路心知己,长城指望渠。
只将真实地,持守足安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题为《送以道赴汉东兵官因呈绣使吴胜之同年兼简李伯行检法许定夫军使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以道的勉励和期待,以及对他在军事职务上的忠勤与奋发精神的赞扬。
"久入功名会",说明友人已经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积累了经验,暗示他有一定的成就和声望;"新携辟召书",则揭示了友人接到新的任命,即将前往汉东任职,这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
"忠勤曾策励",是对友人过去忠诚勤奋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工作的期许;"奋迅此权舆",鼓励他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当路心知己",暗指友人在朝廷中有重要人物支持,表达出对他的信任和期望;"长城指望渠",以长城比喻友人能成为国家的支柱,承担起保卫边疆的重任。
最后两句"只将真实地,持守足安居",告诫友人要坚守真实本性,保持正直,这样就能在新的职位上安心工作,实现安居乐业。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他的勉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栋梁的期待。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闻有胡僧在太白,兰若去天三百尺。
一持楞伽入中峰,世人难见但闻钟。
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
草衣不针复不线,两耳垂肩眉覆面。
此僧年几那得知,手种青松今十围。
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
商山老人已曾识,愿一见之何由得。
山中有僧人不知,城里看山空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