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山水武陵春,却写秋光隔四邻。
不著胭脂轻一点,恐将花片误渔人。
分明山水武陵春,却写秋光隔四邻。
不著胭脂轻一点,恐将花片误渔人。
这首诗《题画秋村叠嶂图》由清代诗人李中素所作,通过对一幅描绘秋日山村与连绵山峦的画卷进行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与情感投射。
首句“分明山水武陵春”,以“武陵春”这一典故,巧妙地将画面中的秋景与桃花源的美丽春色相联系,暗示了画面虽为秋景,却有着如春般生机勃勃、引人入胜的景象。这里的“分明”二字,强调了画面的清晰与真实感,仿佛读者能够亲临其境,感受到山水之美。
次句“却写秋光隔四邻”,则在对比中凸显了画面的独特之处。通过“却写”一词,诗人强调了这幅画不仅描绘了秋光,而且在空间上超越了四周的环境,创造出一个独立于现实之外的静谧世界。这种手法使得画面更加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第三句“不著胭脂轻一点”,是对画面色彩处理的高度赞扬。诗人用“不著胭脂”来形容画面没有过分渲染色彩,而是通过“轻一点”的描绘,巧妙地表现出了秋天特有的淡雅与宁静。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体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最后一句“恐将花片误渔人”,则以渔人的视角,表达了对画面中微妙细节的关注与欣赏。诗人担心画面中的细微之处,如花朵的形态,可能会误导那些寻找桃花源的渔人,从而引发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这句话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即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寄托。
综上所述,《题画秋村叠嶂图》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与情感投射,同时也蕴含着对理想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于野同人处,寒塘一镜开。
舟移剡曲棹,书忆陇头梅。
已叹三秋别,那过七夕来。
醉眠宜藉草,莫损石阶苔。
北土多平原,旷望弥宇宙。
南行入舒城,始觉群峰辏。
烟岚锁山门,岌巀土囊口。
入之骇心魄,万状无不有。
曲径剧羊肠,危峦压马首。
稠迭若赑屃,连接如携手。
溪回水懒流,天窄岩转陡。
怪石献殊姿,蹲立像人兽。
宿瘤与疥驼,未足仿奇丑。
树杪见人家,云中听鸡狗。
山魈并木魅,狞目楼林薮。
悲风黑处来,万穴尽啸吼。
束峡镇雄关,关门仅如斗。
峻疑五丁凿,崄出三蜀右。
一夫荷戈立,百万失驰骤。
吾闻世有道,四夷自为守。
凉德弃人和,殽函竟谁有。
时事近多艰,豺狼满墟囿。
我行逢岁晏,旅况动制肘。
气寒风水涩,路远僮仆瘦。
迷朦误东西,错莫乱昏昼。
回驭愧王阳,寸心翻自疚。
嗟予谬通籍,已落十年后。
临关虽弃繻,偃蹇仍墨绶。
既忝耳目司,何以酬敷奏。
袖中五色石,安能补天漏。
人运无百年,清霜入蒲柳。
石火倏留光,谁复跻上寿。
近耻鸡鹜群,远忆希夷友。
丹砂庶可学,玄牝亦可叩。
息踵踵常安,内视视乃久。
停车问关吏,倘遇青牛叟。
《度北峡关作效谢灵运体》【明·邓云霄】北土多平原,旷望弥宇宙。南行入舒城,始觉群峰辏。烟岚锁山门,岌巀土囊口。入之骇心魄,万状无不有。曲径剧羊肠,危峦压马首。稠迭若赑屃,连接如携手。溪回水懒流,天窄岩转陡。怪石献殊姿,蹲立像人兽。宿瘤与疥驼,未足仿奇丑。树杪见人家,云中听鸡狗。山魈并木魅,狞目楼林薮。悲风黑处来,万穴尽啸吼。束峡镇雄关,关门仅如斗。峻疑五丁凿,崄出三蜀右。一夫荷戈立,百万失驰骤。吾闻世有道,四夷自为守。凉德弃人和,殽函竟谁有。时事近多艰,豺狼满墟囿。我行逢岁晏,旅况动制肘。气寒风水涩,路远僮仆瘦。迷朦误东西,错莫乱昏昼。回驭愧王阳,寸心翻自疚。嗟予谬通籍,已落十年后。临关虽弃繻,偃蹇仍墨绶。既忝耳目司,何以酬敷奏。袖中五色石,安能补天漏。人运无百年,清霜入蒲柳。石火倏留光,谁复跻上寿。近耻鸡鹜群,远忆希夷友。丹砂庶可学,玄牝亦可叩。息踵踵常安,内视视乃久。停车问关吏,倘遇青牛叟。
https://shici.929r.com/shici/SQv7t.html
南飞本弱羽,复被风沙欺。
咫尺不辨人,驱车将安之。
宾朋饯远郊,执手伤路岐。
呜咽不能语,仰视浮云驰。
浮云捲长风,飘散无定期。
回首望春明,顷刻即天涯。
臣心如皦日,匪石不可移。
怀人兼恋阙,立马且迟迟。
赠言同心者,努力崇令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