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野同人处,寒塘一镜开。
舟移剡曲棹,书忆陇头梅。
已叹三秋别,那过七夕来。
醉眠宜藉草,莫损石阶苔。
于野同人处,寒塘一镜开。
舟移剡曲棹,书忆陇头梅。
已叹三秋别,那过七夕来。
醉眠宜藉草,莫损石阶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野外相聚的情景,环境清幽,心境闲适。首联“于野同人处,寒塘一镜开”,以寒塘为镜,映照出周围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着,“舟移剡曲棹,书忆陇头梅”两句,通过舟行水上的动态和对远方梅树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已叹三秋别,那过七夕来”表达了诗人对分别时间之长的感慨以及对即将到来的七夕节的期待,七夕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此处暗含了诗人对团聚的渴望。最后,“醉眠宜藉草,莫损石阶苔”则体现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放松身心,享受与朋友相聚的乐趣,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爱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情交往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秋月既虚明,禅心亦清净。
心月两无亏,炯然大圆镜。
流光烛万物,万物咸鲜莹。
倒影入千江,千江悉辉映。
情尘苟不扫,倏忽迷真性。
所以学道人,于此分凡圣。
视身等虚空,无得亦无證。
伟哉寒山翁,与汝安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