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辰吾最甚,十二丧慈闱。
对食啼葱叶,当秋泣线衣。
国忧才隔岁,泉路幸先归。
赐葬仍同穴,丝纶灼有辉。
不辰吾最甚,十二丧慈闱。
对食啼葱叶,当秋泣线衣。
国忧才隔岁,泉路幸先归。
赐葬仍同穴,丝纶灼有辉。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修先墓作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母亲去世的深切哀痛与怀念之情。
首句“不辰吾最甚”,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遭遇不幸,最为悲痛。接着,“十二丧慈闱”点明了母亲去世的时间,以“十二”这个数字强调了时间之长,暗示了诗人长时间的痛苦与思念。
“对食啼葱叶,当秋泣线衣。”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食物时的哭泣,以及在秋天穿着母亲衣物时的悲伤。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
“国忧才隔岁,泉路幸先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忧虑的短暂,以及对母亲去世的庆幸,似乎在说虽然国家有忧患,但母亲已经安息,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安慰。
最后,“赐葬仍同穴,丝纶灼有辉。”这两句描述了母亲的葬礼,以及她与父亲合葬的情景。这里的“赐葬”表明了对母亲的尊重与哀悼,“同穴”则体现了家族的团结与对逝者的怀念。“丝纶灼有辉”可能是指祭品或仪式的光芒,象征着对母亲的纪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具体的场景刻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母亲去世的哀痛与怀念,以及对家庭和国家的复杂情感。
无住著,老禅魔。欢喜少,恶性多。
三毒花中结苦果,蒺藜园里养蜂窠。
说调普贤卖白象,呼唤儿童填黄河。
戏弄南山老虎,踏翻北海沧波。
洗尽佛祖冤,法战罢干戈。
五千文字拭抹布,一会灵山粪扫箩。
谩将无义语,唱起阐提歌。
调古不堪听,声极透岩阿。能妙转,绝扪摩。
六用机中抽线,电光影里撺梭。
织成无缝袄,绣出没底靴。
三台舞罢呵呵笑,笑倒多年黑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