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故唤作手,衲僧难开口。
拟议自颟顸,可怜大蒙斗。
何故唤作手,衲僧难开口。
拟议自颟顸,可怜大蒙斗。
这首诗以奇特的比喻和幽默的口吻,探讨了语言与理解之间的微妙关系。"何故唤作手,衲僧难开口",开篇即以“手”为喻,引出对语言表达的思考。"衲僧"是禅宗僧人的别称,这里借指寻求智慧开悟的人。"难开口"则暗示了语言在传达深层意义时的局限性。
接下来的两句"拟议自颟顸,可怜大蒙斗",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拟议"意味着尝试去解释或讨论某个概念,但往往因为过于依赖表面逻辑而显得肤浅和混乱("颟顸")。"可怜大蒙斗"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努力的徒劳无功,仿佛是在一场巨大的迷雾中寻找出路,最终却只能无奈地承认语言的局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于语言在揭示真理过程中的局限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追求智慧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惑和挫败的同情。它提醒我们,在探索宇宙真理和人性本质的过程中,语言虽是重要的工具,但并非万能,有时甚至会成为理解的障碍。
绛霄近。借寸晷馀闲,游踪重认。
向紫云深处,陶然翠觞引。
上清判袂仙缘在,尚有餐芝分。
倚筼屏、酒晕香凝,月轮心印。欢极泪还忍。
念旧侣星稀,逝波空迅。梦冷江花,但赢得、夜台恨。
百年身世浮鸥影,懒更笺天问。
楚魂招、枉付牙琴怨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