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悯乱诗·其十九》
《和悯乱诗·其十九》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投冠神武何须叹,仰屋司农计己空。

赀客牧羊堪卜式,廉官苦李笑王戎。

谁能卧榻容鼾枕,尽识中朝似发蒙。

铜马大枪氛正剧,金陵佳气月朦胧。

(0)
鉴赏

这首诗《和悯乱诗(其十九)》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反映了对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洞察与感慨。

首联“投冠神武何须叹,仰屋司农计己空”以“投冠”和“仰屋”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权力更迭和社会变迁的无奈与感慨。“神武”原指古代帝王的英明神武,此处暗指权力的更替;“司农”为古代官职名,这里借指管理国家财政的官员。诗人感叹权力的更迭无需叹息,而国家的财政状况却已陷入困境,暗示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颔联“赀客牧羊堪卜式,廉官苦李笑王戎”运用了历史人物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卜式是汉代著名的节俭自守、乐于助人的贤士,而王戎则是东晋时期因贪财而闻名的官员。通过将“赀客”(富商)与卜式对比,以及将“廉官”与王戎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上贫富差距、道德沦丧现象的忧虑,同时也对那些坚守廉洁、乐于助人的品德表示了肯定。

颈联“谁能卧榻容鼾枕,尽识中朝似发蒙”则揭示了社会的混乱与无知。诗人以“卧榻”比喻统治者的安逸生活,以“鼾枕”形容他们的不闻不问,而“中朝”则指朝廷内部。这一联表达了对统治者忽视民生疾苦、社会问题的批评,同时也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无知状态表示了担忧。

尾联“铜马大枪氛正剧,金陵佳气月朦胧”描绘了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铜马大枪代表战争的烽烟,金陵佳气象征着往日的繁华与安宁,而月朦胧则暗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与迷茫。这一联不仅总结了前文对社会动荡的描述,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贫富差距、道德沦丧以及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与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三叠前韵·其二

烽火关山驻翠华,月明宫树有啼鸦。

海神连弩邀秦辇,天女支机落汉槎。

环卫千牛归素仗,窥边万马蹴黄沙。

行人莫问前朝事,秋草离离御路斜。

(0)

题画梅石·其二

瘦石护寒梅,盎盎回春意。

借君铁笛声,吹起群山睡。

(0)

季平为书“澹定村”三大字、并书赠“马来西极、龙卧南阳”二语为楹帖赋谢·其二

下笔真成千丈强,更将龙卧许南阳。

何当窥井重炎火,天马西来汉道昌。

(0)

哭内子谢氏端·其四

自汝入我门,周年即坐蓐。

一珠坠蚌胎,从此竟不育。

上体皇姑心,小星为余蓄。

我适自外归,少妇进茶酌。

惊疑未及问,新房灿花烛。

始知汝诚贤,不妒师樛木。

常情因纳妾,闺中多反目。

此举传诸人,可以愧末俗。

(0)

追怀刘壮肃公

乾坤东港谁家地,金碧楼台笼海气。

日浴咸池水尽红,珊瑚万树鲛人泪。

当日仙洲筑将坛,淮南丛桂忆刘安。

雷声千里开驰道,铜柱萧萧影尚寒。

灿烂黄金新世界,等閒掷过恒河外。

空费经营一片心,弯弓六载扶桑挂。

万事人间总可哀,骑麟被发莫归来。

匆匆海底扬尘后,闻说昆明亦劫灰。

(0)

无题次邱工部韵八首·其四

荡荡青天白日迟,鸳鸯待阙阻佳期。

人生得意须年少,天下伤心是别离。

弦绝更谁知法曲,妆成空自赏丰姿。

若教倚市甘轻薄,亦有千金却扇时。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