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六》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

屈子行江畔,昭王问水滨。

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

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

(0)
翻译
听信谗言的人常被驱逐,攻打他国难道就无仁德之心?
屈原在江边行走,楚昭王询问于水边。
他曾要求包茅作为贡品,自己则坚持编织香草的美德。
广袤的山川依旧,渔歌只属于田野之人。
注释
信谗:听信小人的谗言。
逐:驱逐。
伐国:攻打他国。
仁:仁德。
屈子:指屈原,古代楚国诗人。
行:行走。
昭王:楚昭襄王。
水滨:水边。
包茅:古代楚国祭祀时需献上的包在束茅上的青草。
责贡:要求进贡。
香草:象征高洁的品德。
纫:编织。
莽苍:形容山川广大而苍茫。
属:归属,这里是归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二十首》中的第六首,主要通过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忠直之士被冤枉和贤明君主缺失的感慨。首句“信谗多见逐”揭示了历史上因听信谗言导致忠良被贬逐的现象,暗指屈原被楚王疏远的悲剧。次句“伐国岂无仁”反问,暗示即使在战争中,也应有仁德之心。

接下来,诗人借屈原在江畔行吟的典故,表达了对屈子高尚人格的敬仰,“屈子行江畔,昭王问水滨”,昭示着屈原与楚昭王的对话,寓意贤者被误解的无奈。诗人进一步以“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比喻屈原的忠诚与高洁,即使遭受指责,仍坚守美德。

最后两句“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描绘出一幅山水间渔夫唱和的画面,象征着屈原的清高与世隔绝,以及诗人对屈子命运的深深同情,同时也寄寓了对现实政治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人物为载体,寓言深沉,表达了对贤良被埋没的惋惜,以及对公正和明君的期盼。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贺朱倅

举杯话别几时逢,此事分明鉴象中。

到处风光无远近,毋言易道有西东。

轻轻衣湿梅坡雨,款款舟行柳岸风。

忽忆从游谈笑处,苏公堤上跃花骢。

(0)

寿赵泉使·其二

来迎父老喜相扶,才大能令惠爱孚。

十道山川新约束,三楼风月旧规模。

岩岩气貌踰嵩华,坦坦胸襟有典谟。

仰止光华申善颂,何当敛版向庭趋。

(0)

薝卜花

薝卜标名自宝坊,薰风开遍一庭霜。

閒来扫地跏趺坐,受用此花无尽香。

(0)

生查子·其三赋湘妃鼓瑟笺,湘妃泛莲叶,上有片云擎月

潇湘日暮时,倚棹蒹葭浦。

不见独醒人,愁对湘妃语。

璧月送归云,一叶莲舟举。

宝瑟奏清商,波底鱼龙舞。

(0)

别郑大用于浔阳

子真千载士,流风凛然存。

襟期辈古人,喜见云礽孙。

客里青灯连夜语,痛饮忘形到尔汝。

掀髯一笑倚胡床,浩歌赤壁凌云句。

枫叶荻花秋,送客令人愁。

挽君君不留,今日具扁舟。

我欠盖头茅一把,何时去结鸡豚社。

泽畔行吟醉复醒,共看属玉双飞下。

(0)

次归耕堂稀字韵·其四

湖山春老杏花稀,柳絮漫空作雪飞。

横槊赋诗有馀暇,不妨倒载送春归。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