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吸尽西江水,鹧鸪啼在深花里。
自有知音笑点头,其来不入聋人耳。
一口吸尽西江水,鹧鸪啼在深花里。
自有知音笑点头,其来不入聋人耳。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与对真正理解自己作品的期待。首句“一口吸尽西江水”,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追求知识、艺术或真理的渴望之深,仿佛要将整个知识海洋都摄入胸中。次句“鹧鸪啼在深花里”,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隐喻着诗人作品的深邃与独特,如同鹧鸪在幽深的花丛中啼鸣,不易被人察觉。
后两句“自有知音笑点头,其来不入聋人耳”,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自有知音笑点头”表达了诗人坚信总会有真正懂得欣赏和认同自己作品的人存在,他们能够从作品中获得共鸣,并给予肯定的回应。后半句“其来不入聋人耳”则巧妙地指出了作品的价值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作品的意义在于能被那些愿意倾听、能够理解的“知音”所接纳,而非仅仅迎合那些对艺术无感或无法理解的“聋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与欣赏之间深刻关联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于真正知音的渴望与尊重。
城隅见连山,苍翠横座中。
白云卷霄汉,千叠张屏风。
此地有佳致,望望情不穷。
忽如出尘寰,相对前后峰。
古墙有石色,草树仍蒙笼。
樵隐事不一,养痾方易容。
翩翩河中舟,一一西上水。
彼船力有馀,我船力无几。
力薄日一舍,力壮日百里。
迟速讵几何,推分故尔耳。
今晨东南风,帆席频轻驶。
舳舻密相衔,前后略相似。
如将平不平,颇复令人喜。
因之念时事,冥寞付天理。
秦兵谋大梁,决河灌夷门。
百万皆为鱼,闾里无一存。
不用无忌谋,人人皆有言。
天方纵秦毒,荡涤乾与坤。
虽得阿衡佐,谁能救崩奔。
政先趣嬴祸,指鹿遂亡秦。
翟义为汉谋,摄省因即真。
为忠岂不难,杀身亦已仁。
天道良悠悠,成败难重陈。
不见商山翁,采芝乐全真。
羽翼安储皇,天子不得臣。
初行江南道,山水皆可爱。
忽见九华峰,瑰奇又堪怪。
去之百馀里,青翠若无类。
群山特微茫,屹起视其背。
初疑楚人剑,真能倚天外。
快意入浮云,耻令白日晦。
又如群游龙,垂胡饮江濑。
俯仰令人惊,顷刻千万态。
未知灊与霍,何能配嵩岱。
得无失其真,吾为古人悔。
山中多良田,泉源得灌溉。
颇思藏其间,将家事耕耒。
尘氛未决往,暂若观画绘。
日暮飞鸟还,临风久儓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