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蓬在中路,岂竟任漂摇?
眷属有同命,江湖馀一瓢。
食穷思橡栗,志短逐鹪鹩。
但得山林密,蓑镰我愿樵。
弱蓬在中路,岂竟任漂摇?
眷属有同命,江湖馀一瓢。
食穷思橡栗,志短逐鹪鹩。
但得山林密,蓑镰我愿樵。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遣王仆至中横河觅避乱处》。诗中以弱蓬自喻,表达出身处动荡时局中的无奈与坚韧。诗人描绘了自己如同随波逐流的弱蓬,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却依然坚守着内心的信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弱蓬在中路,岂竟任漂摇?”这两句以弱蓬比喻自己,形象地展现了在动荡时局中,个人力量的渺小与无助,同时表达了不甘心被命运摆布的决心。“眷属有同命,江湖馀一瓢。”这里诗人将自己与家人比作漂泊于江湖的孤舟,虽处境艰难,但仍相互扶持,共度难关。
“食穷思橡栗,志短逐鹪鹩。”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艰辛与追求的有限性。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诗人联想到橡栗这样的野果,象征着在逆境中寻找生存的可能;而“志短逐鹪鹩”则表达了在困境中,人们往往只能追求微小的目标,体现了现实的残酷与个人理想的局限。
最后,“但得山林密,蓑镰我愿樵。”诗人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山林间过上简单自在的生活,手持蓑衣和镰刀,成为一名樵夫。这种愿望既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避,也是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