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廊行听铎丁当,禾稻桑麻各一乡。
竹影能令心洒落,溪声自与意清凉。
门无惊鹿冲篱破,路有疏萤掠草光。
才到斜阳生暮霭,满庭山露滴松香。
绕廊行听铎丁当,禾稻桑麻各一乡。
竹影能令心洒落,溪声自与意清凉。
门无惊鹿冲篱破,路有疏萤掠草光。
才到斜阳生暮霭,满庭山露滴松香。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银山寺的宁静与和谐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与内心的感受。
首句“绕廊行听铎丁当”,诗人漫步于寺院的走廊,耳边传来清脆的钟声,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禾稻桑麻各一乡”一句,将视线转向田野,稻田与桑林各自构成独特的乡村风光,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与和谐。
“竹影能令心洒落,溪声自与意清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清凉的感受。竹影婆娑,溪水潺潺,不仅为环境增添了生机,也净化了诗人的心灵,使他感到轻松与愉悦。这里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视觉与听觉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门无惊鹿冲篱破,路有疏萤掠草光”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门前没有惊扰的鹿群冲撞篱笆,只有稀疏的萤火虫在草丛中轻盈地飞舞,照亮了夜路。这一场景既体现了环境的宁静,也暗示了生活的简单与纯粹。
最后,“才到斜阳生暮霭,满庭山露滴松香”两句,将时间推向黄昏,夕阳西下,暮霭渐生,整个庭院被一层淡淡的雾气笼罩。山间的露珠在松树上滴落,散发出阵阵松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神秘感。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日傍晚银山寺的宁静、和谐与美丽,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与情感。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也是诗人对生活、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