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沉沉思百端,家书何处报平安。
巢居蚊睫休嫌窄,梦绕牛衣幸耐寒。
诗到和平可以怨,事非阅历不知难。
美人嫁后风流减,错把当年玉面看。
长夜沉沉思百端,家书何处报平安。
巢居蚊睫休嫌窄,梦绕牛衣幸耐寒。
诗到和平可以怨,事非阅历不知难。
美人嫁后风流减,错把当年玉面看。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琐碎的感慨。首联“长夜沉沉思百端,家书何处报平安”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深夜独思、心绪万千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深切挂念,希望一封平安的家书能带来慰藉。颔联“巢居蚊睫休嫌窄,梦绕牛衣幸耐寒”运用比喻手法,将简陋的居住环境与艰苦的生活条件化为对家的温馨回忆,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家的深厚情感。
颈联“诗到和平可以怨,事非阅历不知难”则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在和平的环境中,人们或许容易产生抱怨的情绪,而只有经历过生活的种种艰难,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不易。这一联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尾联“美人嫁后风流减,错把当年玉面看”则以婚姻生活的变化为切入点,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美人嫁后,风韵不再,诗人误以为看到的是往日的玉颜,实际上却是在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问莺花,晚来何事萧索。
是东风、酿成新雨,参差吹满楼阁。
辟寒金、再簪宝髻,灵犀镇、重护香幄。
杏惜生红,桃缄浅碧,向人憔悴未舒萼。
念惟有、淡黄杨柳,摇曳映珠箔。
凭阑久,春鸿去尽,锦字谁托。
奈梦里、清歌妙舞,觉来偏更情恶。
听高楼、数声羌笛,管多少、梅花惊落。
鸳带慵宽,凤鞋懒绣,新晴谁与共行乐。
料应在、楚云湘水,深处望黄鹤。
天涯路,计程难定,长恁飘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