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湖西义士行》
《湖西义士行》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章贡台高山突兀,树木阴沉藏爪发。

六陵巳种冬青花,谁为孤臣拾遗骨。

湖西义士杜与林,手辟坏垣启幽窟。

巳捐七尺方寸留,铁质丹心悬日月。

薪火长飞浩劫灰,碧血难随天地灭。

四年宿草上荒台,半明不灭三字碣。

我逐哀猿渡江浒,潜访孤坟渺何所。

吉江水流作字形,正是湖西草檄处。

道逢杜凤共江舟,遥指虔南江尽头。

江流欲住人不住,流尽山川万古愁。

君不见虔南路,水啮髑髅沙上聚。

尽是先朝忠义魂,不及田横墓傍土。

君不见石头城,孝陵松柏龙鳞青。

只今剪伐入烟爨,钟山云气空冥冥。

可怜一代孤臣死,门下报恩惟二子。

彭越头边哭未休,千载何人知国士。

(0)
鉴赏

这首诗《湖西义士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湖西义士杜与林的事迹描绘,展现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诗中以章贡台为背景,通过“高山突兀”、“树木阴沉”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象征着杜与林所坚守的正义与信仰。

“六陵已种冬青花,谁为孤臣拾遗骨。”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历史上的英雄比作冬青花,虽历经岁月沧桑,仍保持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提出疑问,表达了对英雄事迹被遗忘的担忧。

接着,诗人描述了杜与林如何勇敢地开辟废墟,揭示隐藏的秘密,以及他牺牲自我,留下铁一般的意志和赤诚之心,如同日月般照耀后世。这种对个人牺牲与精神传承的强调,体现了对英雄主义的崇高敬意。

“薪火长飞浩劫灰,碧血难随天地灭。”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英雄的牺牲比喻为永不熄灭的火焰和不朽的碧血,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他们的精神也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

诗的下半部分转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四年宿草上荒台,半明不灭三字碣”描绘了英雄事迹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被遗忘的景象,但通过“我逐哀猿渡江浒,潜访孤坟渺何所”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追寻与怀念。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虔南路”上的髑髅与“孝陵松柏”的景象,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赞美与对历史变迁的深思。同时,通过“彭越头边哭未休,千载何人知国士”这一结尾,强调了对英雄及其精神价值的永恒追忆与敬仰。

整首诗不仅歌颂了杜与林这样的英雄人物,更深刻探讨了忠诚、牺牲与历史记忆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正义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黄石榴吾里所未有仆始携自中都植之二年方著花明洁可爱异于他榴·其二

细染曲尘英,稀著鹅黄蕊。

虽无蜡梅香,风味绝相似。

(0)

送楼大防倅丹丘

我以疏慵丐外迁,公乎何事亦翩然。

两家俱有亲庭乐,且结斑衣自在缘。

(0)

期颐堂·其二

少年已自乐杯觞,种秫安排老醉乡。

试问几回供酒事,真成三万六千场。

(0)

句·其一

游鱼波上游。

(0)

省墓

长因风木起悲酸,省墓归来痛忍言。

虽得青衫联子贵,深惭白发负亲恩。

璜溪犹有家居旧,萧寺寻来手泽存。

墨迹依然逾二纪,摩挲尘壁黯销魂。

(0)

行县憩九龙岩

金鳞玉角照人寒,何事清时此蛰蟠。

甘泽不辞膏品物,奚惭济济舜朝官。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