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肉食谩纷纷,谁解杯羹感悟君。
颍谷封人虽贱士,却能纯孝至今闻。
衣冠肉食谩纷纷,谁解杯羹感悟君。
颍谷封人虽贱士,却能纯孝至今闻。
这首诗《颍考叔》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比衣冠肉食者与颍谷封人的不同境界,表达了对纯孝品质的赞美和推崇。
首句“衣冠肉食谩纷纷”,以“衣冠肉食”形容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富贵的人们,用“谩纷纷”表达出对这种浮华生活的轻蔑和不屑。接下来,“谁解杯羹感悟君”则提出疑问,意在强调在这样的社会中,真正理解生活真谛、懂得感恩与回馈的人寥寥无几。
紧接着,“颍谷封人虽贱士”,诗人将焦点转向了颍谷封人,指出尽管他地位卑微,但其人格高尚,品德纯正。这句通过对比,凸显出颍谷封人的独特之处。
最后,“却能纯孝至今闻”是对颍谷封人纯孝品质的高度赞扬。这句话不仅肯定了颍谷封人在道德上的成就,也暗示了这种美德的深远影响,即使在后世仍被传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颍谷封人纯孝事迹的颂扬,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社会风气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价值的深刻洞察和强烈追求。
玉阶一叶梧桐下,落尽红莲冷香树。
银河皎洁无纤云,辘轳金井寒泉泻。
惊秋鹦鹉倦无言,微霜昨夜凝鸳瓦。
绣帏风静炉烟袅,瑶瑟湘灵韵斯杳。
洞庭水满衡岳高,归梦池塘有青草。
大椿轮囷竦卷阿,棣萼花开月圆好。
安得神仙驻景方,世免别离人不老。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雠。
避雠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