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栖禽薄暝烟,吴僧相对佛灯前。
南能化后曹溪竭,何处人间复有禅。
窗外栖禽薄暝烟,吴僧相对佛灯前。
南能化后曹溪竭,何处人间复有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禅院晚景图。诗人通过“窗外栖禽薄暝烟”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禅宗的意境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黄昏时分,窗外的鸟儿归巢,烟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在为即将到来的夜晚做着准备。这种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也暗示了禅宗追求内心平和与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接着,“吴僧相对佛灯前”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禅意。两位僧人相对而坐,在佛灯的照耀下,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庄严与神圣。佛灯不仅照亮了眼前的路,也象征着智慧之光,引导着他们走向内心的光明。这场景让人联想到禅宗中强调的内心修行与觉悟,即通过冥想、静思等方式,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觉醒。
“南能化后曹溪竭,何处人间复有禅。”这两句则表达了对禅宗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南能化是禅宗的一个重要分支,曹溪则是禅宗的发源地。诗人在这里提到“南能化后曹溪竭”,可能是在感慨禅宗传承的艰难与挑战,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宗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延续与发扬的关切。最后一句“何处人间复有禅”,则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真正禅意生活难寻的感慨,以及对在忙碌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如何找到心灵平静的深深思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对内心世界与精神生活的深刻探索。
秋水开祥河,花城初脱驾。
神幢拥多宝,灵辉相激射。
罗卫龙宫前,香蓝石壁下。
金轮转重汉,鲸音吼清夜。
展拜珠火眉,雨花向身泻。
或见绀鸟来,如闻龙象咤。
斑斓摩古鼎,丹青入烟麝。
竞说无著师,谭空如啖蔗。
至今千馀年,女阳有精舍。
我思此溪水,东流无春夏。
句践昔忧辱,语儿构亭榭。
采香竟沦替,卧薪苦谲诈。
世系有兴亡,山川互雄霸。
至今谁在哉,强弱递烟化。
何如皈我师,尘鞅随手卸。
天亲非吴越,欣戚皆遣谢。
锦褥襕云绣天地,瑶田铺月迷花魅。
倚偎香魂展寸心,翠锁红闺怨女思。
骊山漳水青无情,结风鞶舞空英英。
冶游款袜私香气,沙畔鸳鸯接紫茎。
旖旎轻扬媚蜂蝶,腻滑纤腰开笑靥。
斗芳偷赠小鬟奇,输却斜眸揉碧叶。
露流荆圃晓衔珠,荒烟连雨通楚巫。
长亭助柳悲离别,阅尽年年恨始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