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岁夜雨,巷深杂泥土。
白发倚高楼,长吟自怀古。
人人寻酒杯,处处亦歌舞。
万事付灯檠,寒炉听更鼓。
吴山岁夜雨,巷深杂泥土。
白发倚高楼,长吟自怀古。
人人寻酒杯,处处亦歌舞。
万事付灯檠,寒炉听更鼓。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韩淲在深夜独坐高楼,面对吴山的雨夜,思绪万千,怀古之情油然而生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首句“吴山岁夜雨”,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吴山在雨夜中显得格外静谧,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沉的氛围。接着,“巷深杂泥土”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巷道的景象,泥泞的小路与前文的“岁夜雨”相呼应,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季节的特征。
“白发倚高楼,长吟自怀古。”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诗人以白发的形象自喻,暗示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倚靠高楼,独自长吟,是对过往历史的深深怀念,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里的“怀古”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怀念,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宇宙万物的感悟。
接下来,“人人寻酒杯,处处亦歌舞。”这四句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世俗社会的热闹与欢愉,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了强烈反差。人们在酒宴上寻欢作乐,歌舞升平,而诗人却独自一人,远离尘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最后,“万事付灯檠,寒炉听更鼓。”诗人将世事看淡,选择在寒炉旁倾听更鼓声,似乎在告诉读者,他已超脱于世俗之外,不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灯檠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芒,更鼓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时间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更有对未来的憧憬。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