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静身后老,高动物先摧。
方圆水任器,刚劲木成灰。
大道母群物,达人腹众才。
时吟尧舜篇,心向无为开。
彼隐山万曲,我隐酒一杯。
公庭何所有,日日清风来。
卑静身后老,高动物先摧。
方圆水任器,刚劲木成灰。
大道母群物,达人腹众才。
时吟尧舜篇,心向无为开。
彼隐山万曲,我隐酒一杯。
公庭何所有,日日清风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逸自得的生活状态。开篇"卑静身后老,高动物先摧"两句,通过对比老树与高兽的不同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向往。接着"方圆水任器,刚劲木成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点,即自然界的事物各有其性,水能随器而变形,木则坚硬易燃,这也暗示着人生亦应顺其自然,不强求。
"大道母群物,达人腹众才"一句,则表明诗人对于“道”的理解,即“道”是生成万物的根本,是内在于每个人心中的。紧接着"时吟尧舜篇,心向无为开"显示了诗人通过吟咏古代圣王尧舜的诗篇,以达到心灵上的解脱和自由。
"彼隐山万曲,我隐酒一杯"则是诗人表达自己隐居生活的喜悦之情,虽身处喧嚣世间,却能找到自己的小小天地。最后两句"公庭何所有,日日清风来"描绘了一种空明与宁静的场景,公庭为空,唯有每日清风轻拂,这是对隐逸生活最好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自然物象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