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月照高梧,萧疏落寒影。
唧唧候虫鸣,秋声露中冷。
孤月照高梧,萧疏落寒影。
唧唧候虫鸣,秋声露中冷。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宁静与凉意,通过月光、梧桐树、寒影和秋虫的鸣叫,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氛围。
首句“孤月照高梧”,以“孤月”点明时间是夜晚,而“高梧”则暗示地点在户外,可能是庭院或郊野。孤月的清冷光线洒在高大的梧桐树上,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寂寥之感。
次句“萧疏落寒影”,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梧桐树影,用“萧疏”形容树影稀疏,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同时“寒影”则暗示了秋夜的凉意,将视觉与触觉的感受结合在一起。
第三句“唧唧候虫鸣”,引入了秋虫的叫声,用“唧唧”模拟虫鸣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秋夜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候虫”特指那些在特定季节出现的昆虫,它们的鸣叫成为了秋天的标志之一。
最后一句“秋声露中冷”,将听觉(虫鸣)与触觉(露水)相结合,强调了秋夜的凉爽。露水在冷风中凝结,不仅增加了环境的湿度,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清新、凉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成功捕捉了秋夜的独特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晚之中。
川流日夜去,逝者乃如此。
平时所知人,强半今为鬼。
顷者哭子兄,泪积垢未洗。
宁知少日间,俄又哭董子。
忆昨招君谈,时维六月朏。
君方以病告,一卧不复起。
启手无别言,恸哭长已矣。
初君在童丱,警敏无与比。
读书五行下,大父尝窃喜。
谓当寄门户,竟以韦布死。
死生事亦大,谁能独免耳。
愿沾甘露味,倘悟无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