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层霄第几峰,烟霞深处一岩空。
上方世界檐楹外,万里山河指掌中。
蟾桂影交岩桂影,天灯红映佛灯红。
芒鞋竹杖登临处,煞是蓬莱有路通。
身在层霄第几峰,烟霞深处一岩空。
上方世界檐楹外,万里山河指掌中。
蟾桂影交岩桂影,天灯红映佛灯红。
芒鞋竹杖登临处,煞是蓬莱有路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诗人置身于云霄之巅,四周被烟霞环绕,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身在层霄第几峰",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烟霞深处一岩空",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岩洞在烟霞之中显得格外空灵,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上方世界檐楹外,万里山河指掌中",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宏大的自然景观浓缩于手掌之中,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宇宙之广袤的感慨。
"蟾桂影交岩桂影,天灯红映佛灯红",这里通过月光与桂花的光影交织,以及天灯与佛灯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神圣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之间和谐共存的向往。
"芒鞋竹杖登临处,煞是蓬莱有路通",最后两句诗以具体的行旅场景结束,通过描述诗人穿着芒鞋、手持竹杖攀登的过程,暗示着通往仙境的道路并非遥不可及,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精神境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宇宙奥秘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一性本为明,返为群物迷。
境净皆径山,心清即苕溪。
启扉迥临湖,湖宽觉天低。
花木春艳艳,松竹凉凄凄。
凭栏快神襟,永与尘事暌。
归船动菰蒲,兴断残霞西。
浮烟暝自起,待得众羽栖。
贮空诸佛心,妙理何端倪。
乘流与遇坎,万理皆筌蹄。
聊陈渊明意,斧藻粲幽题。
岂有明月珠,祇照浊水泥。
期我老中林,灭迹为圃畦。
况复大开士,赋咏自攀跻。
禅深有根源,句圆无角圭。
乃知文字工,自与造化齐。
命数奇穷谁与伍,陋巷甘同一命偻。
怕寒长苦地多风,厌滞每遭星好雨。
命在天公难自由,若知安命当无忧。
三斟长得供卯醉,米盐不辨俱悠悠。
去年约子招佳客,贫不关心真达伯。
共贪静适且过从,追恨穷途昔暌隔。
二月黄鹂初好音,槐阴柳幄青罗衿。
杖头挂钱只买酒,与子作意时登临。
此乡秀野多水石,莫道云游不如昔。
松柏相望泉下人,试数几人能满百。
生前一饱复一眠,得失尘缘俱偶然。
长年无事频相见,此自前贤今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