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说幻非真,至竟非耶是。
为道孤山处士家,香影还成赘。
梦觉两俱忘,迷悟浑相倚。
还尔人情纸一张,乌有先生只。
苦说幻非真,至竟非耶是。
为道孤山处士家,香影还成赘。
梦觉两俱忘,迷悟浑相倚。
还尔人情纸一张,乌有先生只。
这首《卜算子·示无畏》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叶恭绰所作,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哲思,探讨了人生与虚无之间的关系。
开篇“苦说幻非真,至竟非耶是”,诗人以深沉的思考开始,提出对世间现象的质疑,认为一切皆如梦幻,非真非假,难以分辨。接着,“为道孤山处士家,香影还成赘”两句,借用了孤山处士(可能指林逋)的典故,表达了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追求可能带来的某种局限或困扰。
“梦觉两俱忘,迷悟浑相倚”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在梦境与现实之间,人们往往难以分清,而这种模糊的状态,既是困惑也是解脱,迷与悟之间并无绝对界限。最后,“还尔人情纸一张,乌有先生只”以戏谑的口吻,将复杂的人生归结为一张薄薄的人情纸,而“乌有先生”则是借用庄子笔下虚构的人物,象征着虚无与不存在,强调了人生的虚幻本质。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深邃的哲学思考,结合文学艺术的表达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存在价值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虚无与真实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