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虢国夫人夜游图》
《虢国夫人夜游图》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óguórényóu
sòng / shì

jiārénkònghuācōngpiānjīngyànfēilóng

jīnbiānzhēngdàobǎochāiluòrénxiānmíngguānggōng

gōngzhōngjiécuīhuāliǔxiánsuǒhuāshǒu

zuòzhōngzhēnguìrénzǒuláikàndòngchén

míngmóuhào齿chǐshuíjiànzhīyǒudānqīnglèihén

rénjiānyǎngchéngjīngōngtáixiàléitáng

dāngshíxiàozhānghuázhīménwàihánqín

注释
鞚:勒马的绳。
玉花骢:唐玄宗的名马。
蹋:踏。
飞龙: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
金鞭争道:指杨家与广平公主争道西市门,杨家豪奴竟然挥鞭惊吓公主落马。
明光宫:汉代有明光殿,此处借指唐代宫殿。
羯鼓催花柳:羯鼓,唐代由羯族传来的一种鼓,形如漆筒,音响急促高昂,故名羯鼓。
玉奴:杨贵妃的小名。
弦索:原指乐器上的弦,此指弦乐器。
花奴:汝阳王李琏的小名。
李琏擅长演奏羯鼓,杨贵妃工弦索。
八姨:即杨贵妃的八姐秦国夫人。
明眸皓齿谁复见:此用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诗意。
“明眸皓齿”连同上句的“走马”与下句的“丹青”,都指虢国夫人。
丹青: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图画。
吴公台、雷塘:都在扬州。
吴公台因陈将吴明彻得名。
隋炀帝死后,初葬吴公台下,后来迁葬雷塘。
张丽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隋灭陈时,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被隋将韩擒虎俘获,随后被杀。
门外韩擒虎:韩擒虎是隋初开国功臣,灭陈时领军为先锋。
翻译
这位佳人驾驭玉花骢马,淡妆多态。她骑在骏马上,身段轻盈,恍如惊飞的春燕。飞龙骏马骄驰在进宫的大道上,宛若游龙。
为了抢先进入明光宫,杨家豪奴,挥动金鞭与公主争道,致使公主惊下马来,宝钗堕地。
此时宫中正在演奏曾被附会为能催发杏柳开花的乐曲,贵妃亲自弹拨琵琶,汝阳王李琏在敲击羯鼓。在羯鼓争催的情况下,弦歌并起,舞姿柔曼,柳宠花娇。
秦国夫人已经先期艳妆就座,打扮得非常娇贵。虢国夫人素妆淡雅,乘车缓缓而行,入宫以后马的步子放慢,惊尘不动。
这绝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处呢?她那明眸皓齿,除了画图之外,谁又曾见到过呢?当年的欢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点点惨痛的泪痕了。
人在世上,繁花如梦,俯仰之间,重滔覆辙者比比皆是。隋炀帝与陈叔宝一样国破家亡,身死人手,埋葬于吴公台下、雷塘路边。
可是当年他却曾嘲笑过陈叔宝、张丽华一味享乐,不恤国事,不知道韩擒虎已经带领隋兵迫近宫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贵妇人夜晚骑马出行的优雅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机。开篇“佳人自鞚玉花骢”即刻画出一位美丽的女性独立自主地驾驭着她那匹装饰华丽的良马,给人以飘逸脱俗之感。

接着,“翩如惊燕蹋飞龙”则将这位佳人的骑乘姿态比喻为轻盈迅捷,如同惊飞的燕子或是腾跃的飞龙,展现了动态中的美感和力量感。金鞭与宝钗的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奢华气息,也让人感受到这场夜游的非凡格调。

“何人先入明光宫”一句,既是对那位佳人优雅举止的一种期待,也隐含着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紧接着,“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则描绘了夜游中的音乐与自然之美,玉奴的乐音与花奴的手势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这场夜游的赞赏,也反映出了诗人对女性美的独特欣赏角度。佳人骑马而过,却不惊扰周围的尘埃,这种超脱尘世的高贵气质令人叹为观止。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馀泪痕”一句,则是诗人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怀。明眸指的是清澈的眼睛,皓齿则是洁白的牙齿,这些生动的形容词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过去那位佳人的真实面貌。而“只有丹青馀泪痕”则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遗憾和哀愁,丹青可能指的是书画中的颜料,也可能是对往昔美好的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最后,“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则将个人经历与历史长河相联系,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宏大和个体在其中的渺小。“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一句,则是对过去某些事情的一种反思,张丽华可能是一位美女或者是一个美好的场景,而韩擒虎则象征着现实中的危险和不确定性,诗人当时的无忧笑容与后来的惊觉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通过对夜游佳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情感以及他独特的审美观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昭君怨二首·其一

衰草胡沙漠漠秋,黄河南入汉家流。

佳人莫怨丹青误,写出麒麟万户侯。

(0)

新年喜陈乔生见过

风雨新年茗气和,瓶花深护待人过。

楼随柳色看邻远,坐即桃笙拥袂多。

禅案有情凭笔墨,名流何事不江河。

长斋拟学黄庭帖,到处临池好赎鹅。

(0)

清溪曲

日饮清溪水,夜宿清溪烟。

烟中双白鹤,落水踏红莲。

莲根抱溪石,莲子生石壁。

丝牵不自繇,心苦半枯赤。

白鹤似能言,衔莲飞上天。

口衔不得语,语便落人前。

(0)

登太山上天门作

晓日上红门,向午在盘道。

翀鸟等游鱼,寿柏齐寸藻。

高天自无云,俯气互遥颢。

衣带须臾更,烟流合离抱。

淩杖挂层阶,浮身射众宝。

石壁齧瑶浪,阳冰溜晴潦。

宇宙何寥寥,经过怀玉璪。

(0)

石室山三仙观

双源仙路讵应违,天柱丹函迹未稀。

海上报书三鸟至,洞中衔烛一龙归。

云穿曲磴苔常湿,风入悬房栋欲飞。

顿觉羽翰生白日,山阿空笑薜萝衣。

(0)

至日苍梧舟中与谢起东何平甫对酌

千里浮觞捲白波,醉乡无奈客愁何。

云连桂岭香林异,煖入漓江瘴雾多。

尺素不随双鲤去,片帆空伴海鸿过。

相逢暂慰阳回日,玉琯飞灰和榜歌。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