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自古号帝王州,泪眼看河山,伏戎在莽,饿莩在途,仗儒吏二三策经营,奠兹百族;
国史付他年循良传,归魂隔汾渭,羁宦不生,乡贤不死,争天门十六峰光气,自有千秋。
秦中自古号帝王州,泪眼看河山,伏戎在莽,饿莩在途,仗儒吏二三策经营,奠兹百族;
国史付他年循良传,归魂隔汾渭,羁宦不生,乡贤不死,争天门十六峰光气,自有千秋。
此联以深沉的历史感与浓郁的情感色彩,描绘了对历史人物侯鸣珂的深切缅怀。开篇“秦中自古号帝王州”,既点明了侯鸣珂所处之地的历史地位,也暗含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接下来,“泪眼看河山”一句,以“泪眼”二字,生动地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故土的深情,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伏戎在莽,饿莩在途”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惨状,展现了侯鸣珂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然而,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侯鸣珂并未放弃,而是依靠“儒吏二三策”的智慧与策略,努力维系着这片土地的稳定与繁荣,最终“奠兹百族”,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安宁与福祉。
后半部分转向对侯鸣珂个人品质的赞美。“国史付他年循良传”,意味着侯鸣珂的功绩将被后世铭记,成为“循良”的典范。尽管“归魂隔汾渭,羁宦不生”,即侯鸣珂已离世,无法再亲自治理这片土地,但他的精神与贡献却永存于人们心中,如同“乡贤不死”。最后,“争天门十六峰光气,自有千秋”,不仅赞扬了侯鸣珂的政绩,更表达了对其高尚人格与深远影响的肯定,认为其功业将光照千秋,永垂不朽。
整体而言,此联通过历史的视角,深情地回顾了侯鸣珂的一生及其对地方的贡献,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与深切怀念,同时也传递出对国家与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晋辙已东牛继马,名流谁复居林下。
何事东山若不闻,握瑜高索当时价。
佳游称意随所如,当筵夹座皆名姝。
歌凝丝竹倚花听,诗琢琅玕行草书。
济时元有经纶策,大壑蛟龙岂终蛰。
四十馀年乐遁心,憣然一为苍生出。
盐梅登鼎手自和,运屯其奈苍生何。
镇安风俗任才略,呻吟稍变为讴歌。
固知隐德寓声色,世俗寻常安可识。
相待出处古皆然,莘渭依稀见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