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辙已东牛继马,名流谁复居林下。
何事东山若不闻,握瑜高索当时价。
佳游称意随所如,当筵夹座皆名姝。
歌凝丝竹倚花听,诗琢琅玕行草书。
济时元有经纶策,大壑蛟龙岂终蛰。
四十馀年乐遁心,憣然一为苍生出。
盐梅登鼎手自和,运屯其奈苍生何。
镇安风俗任才略,呻吟稍变为讴歌。
固知隐德寓声色,世俗寻常安可识。
相待出处古皆然,莘渭依稀见遗迹。
晋辙已东牛继马,名流谁复居林下。
何事东山若不闻,握瑜高索当时价。
佳游称意随所如,当筵夹座皆名姝。
歌凝丝竹倚花听,诗琢琅玕行草书。
济时元有经纶策,大壑蛟龙岂终蛰。
四十馀年乐遁心,憣然一为苍生出。
盐梅登鼎手自和,运屯其奈苍生何。
镇安风俗任才略,呻吟稍变为讴歌。
固知隐德寓声色,世俗寻常安可识。
相待出处古皆然,莘渭依稀见遗迹。
此诗描绘了谢安东山再起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其才华横溢、深谋远虑的一面。首句“晋辙已东牛继马”,以历史典故开篇,暗喻谢安在政治风云中重新崛起。接着,“名流谁复居林下”一句,表达了对谢安放弃官场归隐生活的惋惜之情。
“何事东山若不闻,握瑜高索当时价”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谢安比作珍贵的美玉,暗示其才能在被忽视后终于得到认可。接下来,“佳游称意随所如,当筵夹座皆名姝”描绘了谢安在宴会上的风采,与众多名流共聚一堂,尽显其社交魅力。
“歌凝丝竹倚花听,诗琢琅玕行草书”则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描写,展现了谢安的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趣。最后,“济时元有经纶策,大壑蛟龙岂终蛰”表达了对谢安抱负与才能的肯定,认为他始终怀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四十馀年乐遁心,憣然一为苍生出”揭示了谢安晚年归隐后的转变,最终为了国家和人民再次出仕。全诗以“盐梅登鼎手自和,运屯其奈苍生何”总结,赞扬了谢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智慧。
“镇安风俗任才略,呻吟稍变为讴歌”描绘了谢安治理地方的效果,使得百姓从忧愁转为欢歌。最后,“固知隐德寓声色,世俗寻常安可识”强调了隐居生活中的道德品质同样重要,而这些往往不为世人所熟知。全诗通过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赞美了他的才华、智慧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