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潘文已近裁,山阳下殿诏书哀。
孤臣箧有曹瞒传,永夜残灯掩泪开。
九锡潘文已近裁,山阳下殿诏书哀。
孤臣箧有曹瞒传,永夜残灯掩泪开。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的《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系列中的第二十首。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赠菊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深刻思考。
首句“九锡潘文已近裁”,借用典故,暗示了友人赠送的菊花如同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与感激。接下来,“山阳下殿诏书哀”一句,通过描绘山阳之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可能暗含着对逝去时光或某种情感的怀念。
“孤臣箧有曹瞒传”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曹操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形象在历史上褒贬不一。诗人在这里提到“孤臣”,可能是在借曹操的形象表达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感,同时“箧有曹瞒传”则表明了诗人对曹操事迹的熟稔,以及对曹操复杂性格的深入思考。
最后一句“永夜残灯掩泪开”,描绘了一幅深夜中,诗人独自面对残破的灯光,泪水悄然滑落的画面。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情厚谊的回应,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或许在回忆往事,思考人生,或是对某些情感、经历的深深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历史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记波涵紫堞,雾幂丹梯,频展吟眸。
念尔南冠久,问江城玉笛,曾听吹否。
去尘顿如黄鹤,萍迹话浮沤。
自战鼓西来,楚歌不竞,望断空楼。前游。
漫回首,便十里春风,何处扬州。
燐火迷荒岸,任雕锼金粉,都付沧流。
素丝暗寻霜色,词客病工愁。
怕赋冷晴川,萋萋草碧鹦鹉洲。
江南一夜香波冷,楼台画成秋意。
旧院藏莺,长桥系马,攀折游踪难记。
飘零燕子,认六代斜阳,倦魂醒未?
怨笛谁家,后庭歌罢更憔悴。
桃根桃叶易老,渡头空照影,羞斗眉翠。
舞扇勾云,华灯背雨,都换伤春滋味。
阑干傍水,问丁字帘前,细腰谁倚?
无那西风,乱鸦啼又起。
碧天高云汉,小王阶凉宫。
月晓宫中美人夜,无事相约穿针斗。
新巧殿阁何崔嵬,仿佛骊山道冷君。
画手落笔奇,思将遗事图天宝。
黄姑织女遥相望,金盘瓜果陈两厢。
团团香露湿香袜,持针不语思君王。
三郎却在长生殿,钿合金钗证宿愿。
夜阑独凭玉环肩,纵有针神君不见。
十年谢弹铗,漫灭怀中刺,饥寒逼远游,动作万里计。
仆夫早严驾,去去从此逝,妻子牵衣啼,谁能即揽辔。
弱妹久垂床,相对酸五内,恐伤病者心,不忍挥别泪。
昔我游中州,客况尝已备,古人贵安贫,兹义宁容昧。
蔬水亦自佳,并此艰所致,挥手勿复言,四方丈夫志。
者番话别,便拂袖尘寰,独归烟岛。夙因未了。
剩青袍色黯,误寻芳草。万绿如云,可惜花魂瘦小。
径幽窈。只流莺惜春,长祝春好。愁绪借酒扫。
又酒病惺忪,泥人昏晓。烟波泛棹。
问留春可比,探春人少。阅尽繁华,落得蹇驴破帽。
夕阳照。掩重门、故人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