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头木叶风,上人归兴白云重。
净瓶满贮蓬莱水,客舫遥听精舍钟。
到家自笑门前鹤,洗钵不惊潭底龙。
珍重匡庐山畔路,逢人应问旧栽松。
扬子江头木叶风,上人归兴白云重。
净瓶满贮蓬莱水,客舫遥听精舍钟。
到家自笑门前鹤,洗钵不惊潭底龙。
珍重匡庐山畔路,逢人应问旧栽松。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送僧归庐山》描绘了一幅送别僧人归山的宁静画面。首句“扬子江头木叶风”,以江边秋风吹动落叶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寂寥而清冷的氛围,暗示了僧人的离去。次句“上人归兴白云重”,“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白云重”则寓言僧人心中的禅意与对山林的向往之深。
第三句“净瓶满贮蓬莱水”,僧人手提的净瓶中装满了仿佛来自仙境的水,象征着他的心境纯净和对庐山的神圣敬仰。第四句“客舫遥听精舍钟”,通过远方客船上传来的寺庙钟声,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归宿的遥想和祝福。
第五、六句“到家自笑门前鹤,洗钵不惊潭底龙”,想象僧人回家后,门前的白鹤会因他的归来而欢笑,他在洗涤餐具时,连潭底的龙也被他的平静所感染,不动声色。这两句寓言僧人的超然与禅定。
最后,诗人叮嘱僧人“珍重匡庐山畔路,逢人应问旧栽松”,希望他珍爱庐山之路,遇见他人时询问那里的老松树,流露出对故友的深深牵挂和对庐山风土的怀念。
整首诗以景寄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僧人归隐生活的理解和祝福,以及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敬畏。
我陟岱宗三万丈,倒瞷扶桑起泱漭。
手摘片云归江乐,梦中缥缈碧霞上。
碧霞峰正青,忽然接黄海。
石公贻我图,恍惚不可解。
绝巘阴森四壁寒,云峦窅冥惊漫漫。
玉屏五老争拱立,海门九龙纷乘骖。
骤疑仙峤合,转讶真宰通。
卧游当岳表,乃在天都峰。
天都之奇奇莫纪,我公收拾奚囊里。
掷将幻笔落人间,遂使轩辕曾不死。
我写泰山云,云向石涛飞。
公写黄山云,云染瞿硎衣。
白云满眼无时尽,云根冉冉归灵境。
何时公向岱颠游,看余已发黄山兴。
有酒湛湛,亦盈于觞。酌言进之,思心洋洋。
亦有兄弟,在天一方。安得致之,乐以徜徉。
有酒在尊,既旨且清。何以酌之,有觓其觥。
岂不欲饮,惜无友生。怆悢伤怀,曷云其平。
兄弟之合,如埙如篪。朋友既比,如纲如维。
死丧急难,是责是庇。今日有酒,如何勿思。
人亦有言,解忧惟酒。载惛载呶,亦孔之咎。
我觞维琼,我斝维玖。以乐兄弟,以宴朋友。
尚书襟怀绝萧洒,挥毫往往凌董马。
平生一笔颇自珍,数尺新图为君写。
齐山遥接吴山青,碧波万顷孤帆征。
东风绿遍汀洲草,总是岐亭离别情。
一向江南一江北,离情浩荡嗟何极。
正如江上之碧波,纵有并刀那剪得。
当时巳足令心愁,如今况复隔罗浮。
掩图却上高台望,但见远海连天流。
莫归朝出谁与似,蜃雾蛮烟结悽楚。
木棉花落鹦鹉飞,苦竹丛深鹧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