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日凋敝,存者皆形馀。
慨然吾道衰,谁读商周书?
太空引閒瞩,微茫辨元驹。
涵精吐其粕,蓄厚舒以徐。
古壁偃瘦鄂,澄潭悬明蝫。
使我方寸心,置之皇古初。
大化日凋敝,存者皆形馀。
慨然吾道衰,谁读商周书?
太空引閒瞩,微茫辨元驹。
涵精吐其粕,蓄厚舒以徐。
古壁偃瘦鄂,澄潭悬明蝫。
使我方寸心,置之皇古初。
这首诗《与刘山人泳之五章(其二)》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大化日凋敝,存者皆形馀”,开篇即揭示了社会的衰败景象,大化(指历史的演变)使得日光下的万物显得凋零,生存下来的似乎都只是残存的痕迹。接着,“慨然吾道衰,谁读商周书?”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风尚衰退的感慨,以及对古代圣贤之道的怀念,暗含着对现实社会中缺乏道德指引的忧虑。
“太空引閒瞩,微茫辨元驹”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天空,试图在模糊的景象中寻找一丝希望,仿佛在辨识着遥远的元驹(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对理想世界的追寻。
“涵精吐其粕,蓄厚舒以徐”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内心的思考过程,通过深思熟虑,提炼出真知灼见,如同将精华与糟粕分开,展现出深厚而从容的智慧。
“古壁偃瘦鄂,澄潭悬明蝫”运用形象的比喻,古壁上的痕迹如同瘦弱的鄂鱼,澄澈的潭水悬挂着明亮的蝫虫,既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使我方寸心,置之皇古初”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回到最初的纯净状态,如同置身于远古时代,摆脱现代社会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对个人命运的探索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独特情怀和思想深度。
残暑未尽归,山气晓已肃。
幽岩虽数登,恨负长居宿。
去郊三里馀,幽兴不至独。
出门行咏歌,凉风发芳郁。
浅流落野花,疏籁动高木。
山僧朴无营,榛莽争石菊。
十年题藓中,隐约尚可读。
陟高睇群峰,青削森若竹。
河沿纳溪流,渔网映莎蓼。
荒城烟火馀,不似当安隩。
兵甲犹未宁,安能肆林麓。
暂为世外欢,共得阔心目。
兔影怜未亏,山头胜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