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后二日槎城同诸子登逍遥岩》
《中秋后二日槎城同诸子登逍遥岩》全文
明 / 张穆   形式: 古风

残暑未尽归,山气晓已肃。

幽岩虽数登,恨负长居宿。

去郊三里馀,幽兴不至独。

出门行咏歌,凉风发芳郁。

浅流落野花,疏籁动高木。

山僧朴无营,榛莽争石菊。

十年题藓中,隐约尚可读。

陟高睇群峰,青削森若竹。

河沿纳溪流,渔网映莎蓼。

荒城烟火馀,不似当安隩。

兵甲犹未宁,安能肆林麓。

暂为世外欢,共得阔心目。

兔影怜未亏,山头胜华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中秋过后二日与诸子一同登逍遥岩的所见所感。首句“残暑未尽归,山气晓已肃”点明了季节和时间,秋意渐浓,晨起山间已有凉意。接着“幽岩虽数登,恨负长居宿”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遗憾,未能常居于此享受山林之乐。

“去郊三里馀,幽兴不至独”描述了前往逍遥岩的路程虽不远,但内心的愉悦却难以独享。接下来的“出门行咏歌,凉风发芳郁”展现了诗人漫步于山间,吟唱诗歌,感受凉风带来的清新与芬芳。

“浅流落野花,疏籁动高木”描绘了山间的自然景象,流水轻拂野花,微风吹动高树,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山僧朴无营,榛莽争石菊”则通过描写山中僧侣的生活状态,表现了简朴而自在的生活态度。

“十年题藓中,隐约尚可读”暗示了山岩上的历史痕迹,虽然岁月久远,但仍能读出过去的印记。“陟高睇群峰,青削森若竹”则展现了从高处俯瞰群峰的壮丽景色,如同翠竹般挺拔。

“河沿纳溪流,渔网映莎蓼”描绘了河流边的渔村景象,溪流汇聚,渔网与水草相映成趣。“荒城烟火馀,不似当安隩”则对比了荒废的城池与安适的村落,突出了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差异。

最后,“兵甲犹未宁,安能肆林麓”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即使渴望隐居山林,也无法实现。“暂为世外欢,共得阔心目”则是对暂时逃离世俗烦恼的欣慰,与友人共享这份宁静。“兔影怜未亏,山头胜华屋”以兔影与山头的景致作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季登山的乐趣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的忧虑。

作者介绍

张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蔚讲师见示方使君唱酬诗次韵

长汀江上别多时,白发閒身天所遗。

避俗如仇翻好客,知穷为祟却耽诗。

乡山云淡龙移久,湖市春寒鹤下迟。

过尽榴梅与甜笋,高侯还许放侯知。

(0)

送程敬叔教谕赴建平

尔之王父东诸侯,朱门行马高修修。

严君家学又继美,年少乡书推上游。

我生苦晚百无益,犹及步趋陈太丘。

飘零不死见三世,尔复预此能言流。

风神清羸谈炙毂,生理萧条书汗牛。

今年别我忽远役,天马放靶难停留。

问渠何官县博士,横山之西江东陬。

此邦固是吴楚会,风淳土朴衣冠稠。

亦闻岩谷多古迹,最喜道途稀使驺。

公堂讲罢看山坐,香鼎茶铛相劝酬。

热官千骑岂不好,白日公庭愁督邮。

饮水茹药善自爱,岁晚相期钓沧洲。

(0)

夷齐

夷齐弃封国,虞芮让閒田。

如何后世士,尺寸事争喧。

邻居有愧耻,况复兄弟间。

掩卷三叹息,古风何时还。

(0)

蒋尧仁监簿挽诗二首·其二

照席须眉古,倾筵咳唾清。

绯鱼前进士,刀笔老儒生。

政熟元无谱,书高别有评。

百年兹士少,诸彦自偏名。

(0)

梨洲寺·其一

不知何处起钟声,云作楼台雾作城。

洲上稻肥初起垡,山中梨巨旧传名。

林疏野地惟多石,气湿炎天亦少晴。

东畔有潭闻险绝,岩前时现老龙精。

(0)

赋山云侄偶锄

扶犁人所贱,何苦事耕耘。

生意未终息,雨声曾厌闻。

诗书长在手,畚锸岂劳君。

祇恐青云上,能将此志分。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