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清口》
《出清口》全文
宋 / 陈师道   形式: 古风

家世山东饱耕稼,晚托一舟顺流下。

渔沟寒饼不下箸,推柂转头更五夜。

平明放溜出清口,霜落潮回雾连野。

平淮一梦三十里,有日无风神所借。

似怜忧患满人间,百孔千疮容一罅。

文章末技将自效,语不惊人神可嚇。

子女玉帛君所馀,寄声白鸟烦多谢。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qīngkǒu
sòng / chénshīdào

jiāshìshāndōngbǎogēngjiàwǎntuōzhōushùnliúxià

gōuhánbǐngxiàzhùtuīzhuǎntóugèng

píngmíngfàngliūchūqīngkǒushuāngluòcháohuílián

pínghuáimèngsānshíyǒufēngshénsuǒjiè

liányōuhuànmǎnrénjiānbǎikǒngqiānchuāngróngxià

wénzhāngjiāngxiàojīngrénshén

jūnsuǒshēngbáiniǎofánduōxiè

翻译
我出身于山东农家,晚年乘船顺流而下。
在寒冷的渔沟边,我连寒饼都吃不下,划船五夜不停。
黎明时分,船从清口出发,霜降潮退,雾气弥漫田野。
在平坦的淮河上,一夜仿佛三十里的梦境,有时无风,全靠神助。
似乎上天怜悯世间苦难,允许一丝缝隙以求解脱。
我将以文笔效力,即使言辞不惊人,也要触动人心。
你剩余的财富,子女和珍宝,我只能寄托给飞翔的白鸟,请代为致意。
注释
家世:出身。
饱耕稼:辛勤耕作。
晚托:晚年依靠。
顺流下:顺水而下。
渔沟:捕鱼的小沟。
不下箸:不吃寒饼。
推柂:划桨。
转头更五夜:连续划船五个夜晚。
平明:黎明。
放溜:放开缆绳让船顺流而下。
清口:河流出口。
霜落潮回:霜降潮汐退去。
平淮:淮河平原。
一梦三十里:一夜似行三十里。
无风神所借:借助神力无需风帆。
似怜:仿佛怜悯。
忧患:困苦艰难。
百孔千疮:形容满目疮痍。
一罅:一丝缝隙。
文章末技:文人末路的才能。
自效:自我献身。
语不惊人:言辞不出奇。
子女玉帛:财富、子女。
君所馀:你剩余的。
白鸟:白鹭或其他水鸟。
烦多谢:烦劳多多致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出清口》,描绘了诗人出身农家,晚年乘船顺流而下的生活情景。首句“家世山东饱耕稼”展现了诗人家庭世代务农的生活背景。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渔沟寒饼不下箸,推柂转头更五夜”,描绘了舟行中的艰辛与困顿,夜晚还要掌舵,只能勉强果腹。

“平明放溜出清口,霜落潮回雾连野”描绘了早晨启程时的景色,雾气弥漫,暗示旅途的迷茫和未知。诗人感慨“平淮一梦三十里,有日无风神所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似怜忧患满人间,百孔千疮容一罅”暗含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认为尽管世间充满苦难,但仍有一线生机。“文章末技将自效,语不惊人神可嚇”表明诗人虽身处逆境,仍希望通过文学表达来影响他人,言辞力求深刻。

最后两句“子女玉帛君所馀,寄声白鸟烦多谢”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将多余之物寄托于自然,向白鸟传达感激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陈师道诗歌的风格。

作者介绍

陈师道
朝代:明

猜你喜欢

送聂教谕赴贵州

往与子别者,乃在江汉湄。

江汉日夜流,岁月忽如驰。

相思隔川岳,于今已十期。

子家清江曲,夙有温厚资。

少小入乡校,育德穷书诗。

中岁登成均,鸿鹄摩天涯。

金石恊其音,佩玉昭其仪。

拜为博士官,小试百里师。

诜诜游学徒,左右侍皋比。

成德与达才,造就咸适宜。

九载绩用成,入奏趋彤墀。

升迁荷荣宠,欣欣遂其私。

职不踰文教,出不越皇畿。

明晨整行装,王程讵能违。

嗟子契阔怀,慰悦宜在兹。

终焉乖所愿,坐以职务縻。

过门弗及迓,出祖弗及追。

引望池阳峰,曷慰中渴饥。

幸逢熙明运,会合谅有时。

惟应保贞素,迟暮以为期。

(0)

题陈宪龙

云行雨施,阳德之亨。丰穰以成,天下以平。

(0)

题马·其一

满身云影湿津津,何用能空冀北群。

踣铁犹矜千里足,连钱时动五花文。

(0)

题五清小画·其三

何人不扰扰,一棹独萧閒。

天霁疏林外,乘流坐看山。

(0)

姚山给事求山居六咏·其三竹涧

修竹荫南涧,翛翛净于洗。

独往坐清阴,弹琴对流水。

(0)

长沙三咏·其二贾谊井

迢迢俯碧甃,濛濛翳紫苔。

犹传贾太傅,知历汉朝来。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