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好能留一夜清,还凭江海畅高情。
轮亏天上何曾见,照向人间未减明。
霜露气兼笳管发,关山影落雁鸿惊。
欲知羁客愁多少,一夜孤舟白发生。
月好能留一夜清,还凭江海畅高情。
轮亏天上何曾见,照向人间未减明。
霜露气兼笳管发,关山影落雁鸿惊。
欲知羁客愁多少,一夜孤舟白发生。
此诗《十六夜月》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描绘了月夜的静谧与深邃,以及月光下自然与人心的交融。
首句“月好能留一夜清”,以“好”字赞美月色之美,仿佛月光能留住一个夜晚的纯净与宁静。次句“还凭江海畅高情”,借江海之广阔,表达诗人情感的自由与畅快,月光下的江海成为情感释放的舞台。
“轮亏天上何曾见,照向人间未减明。”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天上的月亮与人间的景象相对比,月亮虽在天上亏缺,但其光芒并未减弱,照亮人间,寓意着即使遭遇困难或不完美,内心的光明与希望依然存在。
“霜露气兼笳管发,关山影落雁鸿惊。”霜露与笳管声交织,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悲凉的氛围,关山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大雁与鸿雁受到惊扰,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波动与思考。
最后,“欲知羁客愁多少,一夜孤舟白发生。”羁客即漂泊在外的人,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一夜独坐孤舟,白发增添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和孤独的深切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深刻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孤独与希望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道人本无俗,肯与世浮沉。
坐对一池水,净观千古心。
月高天宇豁,风静夜堂深。
此意知谁会,泠然抚素琴。
持心常近厚,遇事不辞难。
早岁曾攀桂,中年更握兰。
盛名驰海内,素望耸朝端。
尚有清芬在,流光永后观。
晚凉领客泛涟漪,境胜形容颇费诗。
人自红莲丛里过,舟从绿柳岸边移。
兴来滞思俄然豁,坐久烦襟顿觉披。
佳客要须拚一醉,莫辜风细月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