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巉岩、一道泻春泉,中有古苔香。
傍皴痕湿处,烟分杂树,雨渍疏篁。
人外除将清籁,白石语苍凉。
方信如如悟,参透空王。
回首归田吴下,叹零星剩稿,冷落荒庄。
只溪头润绿,曾照薜萝裳。
恁淋漓、墨壶轻洒,荡寒云、尺幅黯潇湘。
还知否、如今桃坞,尽是斜阳。
看巉岩、一道泻春泉,中有古苔香。
傍皴痕湿处,烟分杂树,雨渍疏篁。
人外除将清籁,白石语苍凉。
方信如如悟,参透空王。
回首归田吴下,叹零星剩稿,冷落荒庄。
只溪头润绿,曾照薜萝裳。
恁淋漓、墨壶轻洒,荡寒云、尺幅黯潇湘。
还知否、如今桃坞,尽是斜阳。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水画卷。诗人以“巉岩”、“春泉”、“古苔”、“烟分杂树”、“雨渍疏篁”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自然之美的景象。通过“白石语苍凉”这一拟人化的描写,赋予了山水以生命,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人外除将清籁”,诗人仿佛置身于这清幽的环境中,听到了自然界的细微声音,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接着,“方信如如悟,参透空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佛教哲学的理解和认同。
“回首归田吴下,叹零星剩稿,冷落荒庄”,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生活,感叹岁月流逝,曾经热闹的地方如今变得荒凉,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然而,这种哀愁并未消沉,而是转化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只溪头润绿,曾照薜萝裳。”
“恁淋漓、墨壶轻洒,荡寒云、尺幅黯潇湘”,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与创作的热情比作“墨壶轻洒”,在画布上挥洒自如,如同荡开寒云,展现出一幅幅潇湘水墨画的意境。最后,“还知否、如今桃坞,尽是斜阳”,诗人以桃坞斜阳为喻,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切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