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船筏奈君何,生怕无风水自波。
碧海倒流三万里,手提明月上银河。
岂无船筏奈君何,生怕无风水自波。
碧海倒流三万里,手提明月上银河。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邃的理解与感悟。"岂无船筏奈君何,生怕无风水自波",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佛法比作渡船和法门,表达了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尽管有方法可循,但每个人内心的波动和挑战却难以避免。"碧海倒流三万里,手提明月上银河",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比喻,将佛法的实践比作倒流的碧海和手提明月,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艰难中寻求光明与真理的过程。整首诗通过这些富有哲理的意象,传达了对佛法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困境与解脱之道的思考。
玄晖工画山,最识山之趣。
每言笼朝云,乃是奇绝处。
君家结幽亭,两峰正当户。
窣堵冠其巅,云中双笔露。
宗老为扁名,得自昌黎句。
相当卷书坐,埙篪递吟赋。
是时神宇泰,白云未飞去。
滃然截山腰,素练初横布。
须臾朝阳升,景象几更互。
盘旋宛游龙,披离擘轻絮。
春澌苒而泮,青烟惟一缕。
霏微辨冈峦,历落分岛屿。
露晞如膏沐,苍翠尽还故。
松针与篁丛,贯穿珠无数。
应接良不暇,诗料亦既富。
只忧红尘生,分我淡思虑。
更须清夜来,四更看月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