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酋之后安奢酋,战骨平途行人愁。
奇斧削成山势虬,寒云蔽天声飕飕,不知何处引箜篌。
龙场一丞今在不,弃妇途中煎百忧。
女儿夜半啼旦讴,闻之太息上笛楼。
绝无本地人声喉,边臣镜里霜满头。
行人为歌行役休,巴滇尽日若相酬。
楚水吴山何日收,归去来兮不少留。
杨酋之后安奢酋,战骨平途行人愁。
奇斧削成山势虬,寒云蔽天声飕飕,不知何处引箜篌。
龙场一丞今在不,弃妇途中煎百忧。
女儿夜半啼旦讴,闻之太息上笛楼。
绝无本地人声喉,边臣镜里霜满头。
行人为歌行役休,巴滇尽日若相酬。
楚水吴山何日收,归去来兮不少留。
这首诗描绘了贵阳道中的凄凉景象和人物的复杂情感。开篇“杨酋之后安奢酋,战骨平途行人愁”以历史上的冲突为背景,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后世的哀愁。接着,“奇斧削成山势虬,寒云蔽天声飕飕”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阴冷、压抑的氛围,山势如虬龙般蜿蜒,寒云遮天蔽日,风声呼啸,仿佛预示着不祥。
“不知何处引箜篌”一句,将音乐引入画面,箜篌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却找不到演奏者,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孤独感。随后,“龙场一丞今在不,弃妇途中煎百忧”将视角转向了社会底层的人物,一个被遗弃的妇人在路上煎熬着百般忧愁,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悲哀。
“女儿夜半啼旦讴,闻之太息上笛楼”描绘了一个小女孩在夜晚哭泣,早晨又继续歌唱,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是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同情与关注。
“绝无本地人声喉,边臣镜里霜满头”则将目光投向了边疆的官员,他们年华老去,却依然坚守岗位,面对的是边疆的严酷环境与复杂局势。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边疆治理的一种反思。
最后,“行人为歌行役休,巴滇尽日若相酬。楚水吴山何日收,归去来兮不少留”表达了诗人对于行旅生涯的厌倦与渴望回归的强烈愿望。巴滇、楚水、吴山等地名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地理背景,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家乡的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对边疆治理的思考以及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欹红婑媠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金华千点晓霜凝,独对壶觞又不能。
已过重阳三十日,至今犹自待王弘。
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
舞袖莫欺先醉去,醒来还解验金泥。
蒙茏中一径,绕在千峰里。
歇处遇松根,危中值石齿。
花穿枲衣落,云拂芒鞋起。
自古行此途,不闻颠与坠。
空山最深处,太古两三家。
云萝共夙世,猿鸟同生涯。
衣服濯春泉,盘餐烹野花。
居兹老复老,不解叹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