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
牛羊归径险,鸟雀聚枝深。
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
半扉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
牛羊归径险,鸟雀聚枝深。
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
半扉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诗人在山中闭门独处,享受着自然与文化的双重美好。开篇“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两句,营造出一片幽深之境,夕阳西下的光线被群山所遮,山间的凉意弥漫,形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牛羊归径险,鸟雀聚枝深”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天色将暮时刻的生动画面。牛羊在陡峭的小路上缓慢返回,而鸟儿则在树木繁茂的枝丫间安顿下来,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山野夜晚的平和与宁静。
“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两句,则转向诗人自身的行为。这里,“星剑”指的是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而“玉琴”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乐器之一。这两句表明诗人在仰望星河之际,手执玉琴,有所感悟或许即将奏响。
最后,“半扉开烛影,欲掩见清砧”描述了诗人室内的景象。半掩的门扉下,烛光投射出摇曳的影子,而“清砧”可能指的是夜晚的鼓声或其他声音,但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诗人似乎想要关上门扉,将外界的喧嚣隔绝,享受片刻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行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之间和谐共处的向往。
欧乡有贞士,萧散离尘俗。
家庭崇孝德,宗姻重惇睦。
交友执信义,恂恂在乡曲。
雅度廓有容,好善如不足。
浮云抗志尚,兰茝充佩服。
爱子以力学,诗书贮连屋。
飞腾自庭下,玉立见鸾鷟。
高堂致滫瀡,十载京华禄。
八十馀三龄,长往遽不复。
怀贞写哀些,聊为蒿里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