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僧》
《八僧》全文
明 / 张嗣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群僧杖舄赴西京,夹道行看柳色青。

欲向天边迎佛骨,岂期树下听禅经。

飧霞得意忘归路,采药何心卧草亭。

四十年前遗钵处,至今风雨尚冥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僧侣们前往西京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他们虔诚的信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诗中通过“群僧杖舄赴西京”,开篇即点明了僧侣们的行进方向与目的,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坚定信念与决心。接着,“夹道行看柳色青”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景色,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映衬出僧侣们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欲向天边迎佛骨,岂期树下听禅经。”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僧侣们对佛法的渴望与追求,以及他们在旅途中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感悟。诗中的“迎佛骨”与“听禅经”,既是对佛教教义的直接体现,也是对僧侣们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性描述。

“飧霞得意忘归路,采药何心卧草亭。”这两句则展现了僧侣们在旅途中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他们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飧霞”意为吞食霞光,象征着僧侣们在自然美景中获得心灵的滋养;“采药何心卧草亭”则表明他们不为物质所累,即使在野外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四十年前遗钵处,至今风雨尚冥冥。”这一句以历史的视角回顾,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过去,强调了僧侣们传承与坚守的精神,以及他们对佛法的不懈追求。风雨冥冥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对僧侣们经历风霜考验、依然坚持信仰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僧侣们在追求精神信仰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嗣纲
朝代:明   字:效忠   籍贯:清远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猜你喜欢

历城郡治凝波亭

耽耽层构俯清涟,山色波光晓共鲜。

形胜增雄齐十二,风流素盛客三千。

铺舒柳影眠鸥渚,欺压莲香载妓船。

公退每来须度日,尘缨未濯愧潺湲。

(0)

过曹溪·其一

六十之年入瘴乡,灵台未了热非常。

锡泉一饮根尘净,重到清凉礼梵王。

(0)

次李通奉韵见招·其一

万里流离只一身,东西南北与谁亲。

登高且伴高僧话,揖孟怀陶任世人。

(0)

蝶恋花

漠漠水田飞白鹭。夏木阴阴,巧啭黄鹂语。

金匮诗人新得句。江山应道来何暮。

好向金门联步武。何事双旌,却为丹丘驻。

琼斝十分须一举。看看紫诏催归去。

(0)

舟中望南山次及甫韵

水赢牵路漫,水缩滩碛多。

涉世正如许,忠信平风波。

寒肩拥榾柮,灰里寻阴何。

举头见南山,白云生薜萝。

(0)

次李绵州和丁兴元韵·其一

燕寝深凝自在香,苍髯扶病玩流光。

桃符历日又新岁,粔籹燋糟非故乡。

灯影参差棋溅雹,酒行杂遝剑横霜。

武侯遗憾谁当洗,夜半衔枚入凤翔。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