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瞻见许骊山澄泥砚》
《子瞻见许骊山澄泥砚》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长安新砚石同坚,不待书求遂许颁。

岂必魏人胜近世,强推铜雀没骊山。

寒煤舒卷开云叶,清露沾流发涕潸。

早与封题寄书案,报君湘竹笔身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jiànshānchéngyàn
sòng / zhé

chángānxīnyànshítóngjiāndàishūqiúsuìbān

wèirénshèngjìnshìqiángtuītóngquèméishān

hánméishūjuànkāiyúnqīngzhānliúshān

zǎofēngshūànbàojūnxiāngzhúshēnbān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子瞻见许骊山澄泥砚》。诗中,诗人以骊山澄泥砚为媒介,表达了对兄长苏轼的敬仰和感激之情。"长安新砚石同坚"描绘了砚台质地坚硬,如同长安的名胜,体现了其珍贵。"不待书求遂许颁"则表达了苏轼慷慨赠予之意,无需他人请求即主动相赠。

"岂必魏人胜近世"暗指砚台品质超越了历史上的名品,暗示其非凡工艺。"强推铜雀没骊山"借铜雀台的历史典故,赞美砚台价值连城,甚至超过秦始皇陵中的珍宝。接下来的"寒煤舒卷开云叶"描绘砚台使用时墨色如云,清新脱俗,"清露沾流发涕潸"则寓含了诗人对兄长深情厚谊的感动。

最后两句"早与封题寄书案,报君湘竹笔身班",诗人希望早日将砚台封存并寄出,以表达对苏轼的敬意,同时也提及湘竹笔,进一步强调礼物的珍贵。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砚台赞美了兄弟间的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和赵倅二首·其二

二车人物汉三明,来主壶山寿永盟。

众口是碑均咏德,片言如秤不容情。

斯文阴有扶持力,循吏何求烜赫名。

早晚政成天上去,旧廛还忆老农耕。

(0)

寿太守

生申维岳咏崧高,孕秀储精岁月多。

盛旦上元开甲子,前朝令节纪中和。

铜符暂剖雄藩印,宝鸭行鸣禁路歌。

天祐名臣锡难老,好将铜狄屡摩挲。

(0)

香山闻杜鹃

云肤似膜千山暝,雨脚如麻四面飞。

游子何曾动归兴,杜鹃故故唤人归。

(0)

萧相楼

卢杞奸邪四海忧,相君邦国自同休。

分符朝去云中阙,开府南来江上州。

百尺楼高瞻故国,九华山色倚晴眸。

定知直道传千古,杜牧文章在上头。

(0)

挽苏黄门子由·其二

已矣东门路,空悲未尽情。

交亲踰四纪,忧患共平生。

此去音容隔,徒多涕泪横。

蜀山千万叠,何处是佳城。

(0)

寄孙正之

少时已感韩子诗,东西南北俱欲往。

新年尤觉此语悲,恨无羽翼超惚恍。

肺肝欲绝形骸外,涕洟自落衣巾上。

此忧难与世共知,忆子论心更惆怅。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