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额烟丝。银蒜香丝。画檐深、花影来迟。
湘痕带泪,映个人儿。便蝶儿黏,蜂儿打,燕儿窥。
翠鬓光微。红履尖微。总因他、露出相思。
怯春小倚,柳絮慵吹。任月中开,风中押,雨中垂。
锦额烟丝。银蒜香丝。画檐深、花影来迟。
湘痕带泪,映个人儿。便蝶儿黏,蜂儿打,燕儿窥。
翠鬓光微。红履尖微。总因他、露出相思。
怯春小倚,柳絮慵吹。任月中开,风中押,雨中垂。
这首《行香子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王时翔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意象的画面。
首先,“锦额烟丝。银蒜香丝。”这两句以“烟丝”和“香丝”为载体,营造出一种轻柔而略带神秘的氛围,仿佛是女子精致妆容的象征,也暗示着情感的细腻与微妙。
接着,“画檐深、花影来迟。”描绘了深邃的画檐下,花影迟迟未至的情景,既表现了时间的缓慢流逝,也隐喻了等待与期盼的心情。
“湘痕带泪,映个人儿。”湘痕,可能指的是湘妃竹上的斑痕,这里借以形容女子眼中的泪痕,与“个人儿”相对照,表达了女子对某人的思念之情。
“便蝶儿黏,蜂儿打,燕儿窥。”这几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的昆虫与鸟类赋予了情感,它们似乎也被这份情感所吸引,黏附、打扰、窥视,生动地展现了周围环境对情感的反应。
“翠鬓光微。红履尖微。”翠鬓与红履,分别代表女子的发饰与鞋履,微光与微尖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美丽与精致,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总因他、露出相思。”这句话点明了女子之所以如此装扮,是因为心中有所爱,流露出深深的相思之情。
“怯春小倚,柳絮慵吹。”在春天的微风中,女子轻轻倚靠,柳絮随风飘扬,却显得慵懒无力,这一场景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女子内心的情感状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爱情的期待与不安。
“任月中开,风中押,雨中垂。”最后三句,以月、风、雨为背景,展现了女子情感的复杂与多变,无论是在明亮的月光下,还是在轻柔的风中,或是风雨交加之时,她的思绪都如同这些自然现象一样,时而明亮,时而迷茫,时而坚韧,时而脆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世界,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深切渴望与复杂情感,以及自然与情感之间的微妙联系。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