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上高楼第一层,千秋遗恨望中增。
玉颜底事埋青冢,隆准何年困白登。
御水尚遗金帅碣,方山犹有魏家陵。
登临吊古凭谁和,呼起坡仙次第赓。
闲上高楼第一层,千秋遗恨望中增。
玉颜底事埋青冢,隆准何年困白登。
御水尚遗金帅碣,方山犹有魏家陵。
登临吊古凭谁和,呼起坡仙次第赓。
此诗《登大同北门城楼有感》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通过登高远眺,抒发了对历史沧桑与人事变迁的感慨。首句“闲上高楼第一层”描绘了诗人独自登楼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接着,“千秋遗恨望中增”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所见之景引发了对历史往事的深深怀念与遗憾。
“玉颜底事埋青冢,隆准何年困白登”两句,运用典故,以“玉颜”、“青冢”、“隆准”、“白登”等意象,分别指向古代的美女昭君和她的墓地,以及汉高祖刘邦被困白登山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美人命运多舛的同情与感慨。
“御水尚遗金帅碣,方山犹有魏家陵”则转向对现实的观照,通过“御水”、“金帅碣”、“方山”、“魏家陵”等具体物象,展现了历史遗迹的存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
最后,“登临吊古凭谁和,呼起坡仙次第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共鸣的情感,希望有如苏轼这样的文人能理解并接续这份情感,共同咏叹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登楼远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紧密相连,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胸蟠万卷富,莫受半点尘。
治道杂朱紫,圣涂缠荆榛。
谁将十七史,一笔能具陈。
论说兼轲雄,纪载由周秦。
首明礼与分,世变损益因。
裕陵锡序尊,惟恐书易沦。
后学今如何,识治宜蔚彬。
区区李唐臣,魏陆犹言仁。
南北固分合,夷夏宁屈伸。
往哉涑水翁,元祐第一人。
帝谓胜荀悦,我生岂不辰。
寻僧坐清昼,会友践佳境。
兴寄徒自深,游观转便静。
荷翻一水香,柳散满阶影。
相从解巾屦,爱此夏日永。
熏垆鼻观通,汲井齿颊冷。
劳公具酒炙,饷我作汤饼。
同时得二士,俊发锥露颖。
高步不可攀,奇语尚堪省。
徐郎招不来,怅望终耿耿。
生平厌尘烦,老去合幽屏。
岂无亲朋乐,所虑乏规警。
长歌及黄农,妙处亦深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