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蟠万卷富,莫受半点尘。
治道杂朱紫,圣涂缠荆榛。
谁将十七史,一笔能具陈。
论说兼轲雄,纪载由周秦。
首明礼与分,世变损益因。
裕陵锡序尊,惟恐书易沦。
后学今如何,识治宜蔚彬。
区区李唐臣,魏陆犹言仁。
南北固分合,夷夏宁屈伸。
往哉涑水翁,元祐第一人。
帝谓胜荀悦,我生岂不辰。
胸蟠万卷富,莫受半点尘。
治道杂朱紫,圣涂缠荆榛。
谁将十七史,一笔能具陈。
论说兼轲雄,纪载由周秦。
首明礼与分,世变损益因。
裕陵锡序尊,惟恐书易沦。
后学今如何,识治宜蔚彬。
区区李唐臣,魏陆犹言仁。
南北固分合,夷夏宁屈伸。
往哉涑水翁,元祐第一人。
帝谓胜荀悦,我生岂不辰。
这首诗是宋代韩淲所作的《赵十读通鉴有诗和韵赠之》。韩淲以“胸蟠万卷富,莫受半点尘”开篇,表达了对赵十饱读诗书、学问深厚的赞美。接着,“治道杂朱紫,圣涂缠荆榛”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治理国家之道的复杂性,以及圣贤之路的艰难险阻。
“谁将十七史,一笔能具陈”则表达了对赵十能够全面掌握历史知识的钦佩。接下来,“论说兼轲雄,纪载由周秦”两句,提到赵十不仅在理论上有深度,还熟悉从周秦到当代的历史记载。通过“首明礼与分,世变损益因”,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赵十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及他能够洞察社会变革背后的原因。
“裕陵锡序尊,惟恐书易沦”表明赵十对历史文献的重视,担心它们被遗忘或流失。“后学今如何,识治宜蔚彬”则表达了对后辈学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像赵十一样,深刻理解并传承治国之道。
最后,“区区李唐臣,魏陆犹言仁”、“南北固分合,夷夏宁屈伸”、“往哉涑水翁,元祐第一人”、“帝谓胜荀悦,我生岂不辰”等句子,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进一步赞扬了赵十的学识和品德,并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十的赞美,展现了对历史、学问和道德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对后辈学者的殷切期望。
正匈奴未灭,战死沙场,死亦安便。
击楫渡江去,见胡氛犹恶,猛着先鞭。
那知义旗甫举,罹祸剧堪怜。
叹国法难伸,奇冤虽雪,应憾重泉。愁煎。
怕追念,把旧影前尘,反复诗篇。
读到伤怀处,似声声弹出,急管哀弦。
况复平生隐恨,未了海棠缘。
料碧血长埋,千年定化啼杜鹃。
嫩染碧鸥天,傍杨枝、低拂涟漪清浅。
应忆乍生时,相逢处、指点画桥芳岸。
寒生断泖,依依犹自飞新燕。
织段閒愁流不去,渐被晚风吹乱。
眉痕照影经年,甚缁尘不浣,总馀泪点。
舴艋恐难禁,青溪路、还送冷红千片。
湘江解缆,断魂更逐斜阳远。
前度池塘清梦渺,谁道寄情都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