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卉犹留最后枝。篱边寒蕊已当时。
移来并作山斋供,金玉为缘亦是奇。
香未减,露方滋。砂壶茗碗最相宜。
秋长林下迟霜信,炎梦依稀似欲回。
伏卉犹留最后枝。篱边寒蕊已当时。
移来并作山斋供,金玉为缘亦是奇。
香未减,露方滋。砂壶茗碗最相宜。
秋长林下迟霜信,炎梦依稀似欲回。
这首《鹧鸪天·晚香玉菊花双供》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姚华所作,描绘了晚秋时节菊花盛开的景象。"伏卉犹留最后枝",写出了菊花在其他花卉凋零后依然傲立枝头的坚韧;"篱边寒蕊已当时",则强调了菊花绽放的季节特点和环境氛围。
"移来并作山斋供",表达了诗人将这些菊花引入书房,作为生活中的雅致点缀,"金玉为缘亦是奇",赞美了菊花与金玉般的高洁品质相得益彰的奇特之处。接下来的"香未减,露方滋",细腻地描绘了菊花的香气和湿润的露珠,增添了其生动形象。
"砂壶茗碗最相宜",暗示了菊花茶的清香与品茗的乐趣,而"秋长林下迟霜信",则寓言了秋天的漫长,仿佛在等待霜降的到来,展现了季节的变迁。最后,"炎梦依稀似欲回",以炎夏梦境的消退暗喻夏日的远去,引出对菊花带来的清凉与希望的期待,寓意着生活的轮回与希望的复苏。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语言,通过对菊花的细致描绘,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