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尽荼蘼燕未归,小园寂寂掩柴扉。
吟边正苦无诗料,风递杨花扑客衣。
落尽荼蘼燕未归,小园寂寂掩柴扉。
吟边正苦无诗料,风递杨花扑客衣。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春末夏初的场景,诗人黄庚身处一座静谧的小园中。"落尽荼蘼燕未归"一句,以荼蘼花的凋零和燕子尚未归巢,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逝。"小园寂寂掩柴扉"进一步渲染了园内的宁静,门扉紧闭,更显孤独与清冷。
诗人正在吟咏之中,却苦于缺乏创作灵感,"吟边正苦无诗料"表达了他内心的创作困境。然而,一阵风吹过,带来了漫天飞舞的杨花,这意外的景象触动了他的心弦,为他的诗歌提供了新的素材。"风递杨花扑客衣"这一细节,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义,杨花的飘忽不定如同诗人的思绪,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常和自然的韵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琐碎与创作困境时的独特感受,寓情于景,富有哲理。
范公昔任司谏时,岁逢蝗旱江淮饥。
于时上疏遣巡视,遂命安抚公亲之。
开仓振乏患不给,折役丁口咸蠲施。
条陈救弊十数事,用度不节民应疲。
忽闻郭后又遭废,上书伏阙诤非宜。
朝廷遂下睦州命,十口迢递向天涯。
子陵公案久未判,天教来竖桐江碑。
节高器大雨推极,无乃欲吐胸中奇。
公云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为仪。
糟糠之妻尚变易,贫贱之交从可知。
子陵双眼光耿耿,夫岂不解知几微。
我曾吊祭陈数语,操戈敢傍公藩篱。
乌龙山色尚清绝,仰公遗迹唱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