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白水插秧时,行尽山坡路转低。
初日漏云时涨润,踏歌声里子规啼。
青田白水插秧时,行尽山坡路转低。
初日漏云时涨润,踏歌声里子规啼。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韩淲在午时前往祖教寺途中所见的田园风光与自然景象,充满了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气息。
首句“青田白水插秧时”,以“青田”和“白水”描绘出一片绿意盎然、水光粼粼的田野景象,正值插秧季节,生机勃勃。接着,“行尽山坡路转低”,描述了诗人行走于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最终道路变得平缓的情景,体现了旅途的变换与自然的多样。
“初日漏云时涨润”,描绘了早晨阳光透过薄云,洒在大地上,带来湿润而温暖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踏歌声里子规啼”,则将画面推向高潮,通过“踏歌”这一民间习俗,展现了农人在劳作之余的欢愉心情;而“子规啼”则借用了杜鹃鸟的叫声,增添了一抹哀愁与思乡之情,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丰富,富有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感慨,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圣月无盈亏,劫烬有新故。
嗟嗟补蹠翁,乃复不早悟。
为王虽云乐,万几实心蠹。
世尊悯众生,引手弘六度。
以我智慧灯,照彼八正路。
令于淤泥中,识此清净土。
我本有发僧,静参无二句。
拊图对青山,了然见心素。
从兹谢笔墨,白云共朝暮。
剥啄谁扣门,法喜慎勿语。
春风桃李颜,岁寒松柏心。
达人步大方,静爱无弦琴。
无弦岂堪听,弦外多遗音。
世涂甚风水,对面商与参。
孤芳忌群处,散材辞众侵。
霜降水归源,日旭星就阴。
浮华剥落尽,古道谁复今。
吾家雁山下,翠巘高千岑。
清秋灏气塞,万里纤埃沈。
安得与君去,结架聆清吟。
大江以东非生缘,大江以西非受经。
行脚见宋朝三十七员恶知识,末后撞入天童布丝网里。
折倒平生,视佛祖若大寇雠,视衲僧若大冤憎。
五处住山,百无一能。无补宗教,不上传灯。
效尤佛照授秀岩之法席,鲁山其克荷负,而道德深愧乎五宿观堂之老僧。
谁费丹青,点涴太清。
只好钓雪矶头,终朝笑看远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