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见公十载前,知公即日图凌烟。
而今见公十载后,岂意翻为竹洲叟。
黄金照日天门开,夜叉安得生风雷。
龙文虎脊君当取,有才不用当谁哉。
中原寝庙无消息,塞上无人能杀贼。
君王此志二十秋,四海看君闲不得。
忆昔见公十载前,知公即日图凌烟。
而今见公十载后,岂意翻为竹洲叟。
黄金照日天门开,夜叉安得生风雷。
龙文虎脊君当取,有才不用当谁哉。
中原寝庙无消息,塞上无人能杀贼。
君王此志二十秋,四海看君闲不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访吴安抚竹洲》,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吴安抚的怀念和赞赏,以及对时局的担忧。
“忆昔见公十载前,知公即日图凌烟。” 这两句回顾了十年前的相遇,诗人当时就认识到吴安抚有非凡的抱负和才能,要成就一番事业。
“而今见公十载后,岂意翻为竹洲叟。” 十年后的重逢,让诗人惊讶于吴安抚已成为隐居竹洲之叟,其志向与当初相比有了变化。
“黄金照日天门开,夜叉安得生风雷。” 这里以壮丽的景象描绘吴安抚的才能和气概,如同黄金般耀眼,能在天地间开辟一番新境界,甚至能控制风雨。
“龙文虎脊君当取,有才不用当谁哉。” 诗人强调,只有像龙文虎脊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吴安抚相比,其才华若不施展,那将是天大的浪费。
“中原寝庙无消息,塞上无人能杀贼。”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中原的庙宇荒废,没有英雄的消息传来;边塞之上,也缺乏能够抵御敌人的勇士。
“君王此志二十秋,四海看君闲不得。” 最后,诗人提及君主对吴安抚的期望已经持续了二十个年头,而整个国家的人们都在关注着他,无暇闲适。
参佐已能迎刃解,弦歌更整乱丝棼。
胡为易地皆驰誉,信是高才本出群。
良木更须深雨露,善禾端自力耕耘。
仕途似子诚难遇,别语如余敢不勤。
病过一春事,不惟嗟索居。
酒杯疏到手,药裹每关予。
曹务宁知马,悲歌岂为鱼。
故人能枉问,安否报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