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胜迹尽留题,独有韩溪未有诗。
直把芜词重叠咏,只图流播路人知。
途中胜迹尽留题,独有韩溪未有诗。
直把芜词重叠咏,只图流播路人知。
文彦博的《题韩溪诗(其四)》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行旅途中对沿途美景的记录,以及对韩溪这一特定地点的独特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于诗歌传播的热切愿望。
首句“途中胜迹尽留题”,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旅行中的所见所感。在漫长的旅途中,每遇到一处风景优美、引人入胜的地方,诗人便留下了题记,以此来纪念这些美好的瞬间。这不仅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记录。
接着,“独有韩溪未有诗”一句,将焦点转向了韩溪这一特定地点。韩溪,作为一个未被诗人以诗歌形式记录的地方,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处空白,一种遗憾。这种未被诗化的情感,既是对韩溪自然风光的期待,也是对自身未能将其完美捕捉到笔端的自责。
后两句“直把芜词重叠咏,只图流播路人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创作的目的和态度。面对韩溪这样的美景,诗人选择了反复吟咏,不求辞藻华丽,只希望这些朴素的诗句能够流传开来,让更多的路人知晓。这种朴实无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传播的重视,以及希望通过文字与他人分享美好事物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经历的回顾和对特定地点的特别关注,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诗歌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文彦博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以及对于诗歌传播的热忱。
臂香骨沁守宫虐,金锁重门怨银钥。
深宫有眼不识春,昼长时听云间乐。
平生所见惟监宫,今朝岂期见画工。
君王知画不知妾,薄命已分如秋蓬。
黄沙漫漫天无穷,惊飙吹老红芙蓉。
穹庐明日又何处,此生遂负南归鸿。
和亲纳侮号上策,建议诒谋娄敬责。
妾身虽苦免主忧,犹胜专宠亡人国。
关山寥落梦亦迷,嫁鸡正尔随鸡飞。
人间生女莫望贵,只可近作田家妻。
琵琶声断霜天月,青冢至今青不歇。
后来却有蔡文姬,千古胡笳辱哀拍。
草生金谷韩信饿,古来不独诗人穷。
今朝有酒且共醉,明日一饮由天公。
红楼弟子年二十,饮酒食肉书不识。
嗟予识字事转多,家口相煎百忧集。
乃知聪明能误身,不如愚鲁全天真。
百年简宪曾何畏,一日礼法能杀人。
贤愚千载同一朽,我为君歌君拍手。
流芳遣兴不必论,且尽樽前一壶酒。
芙蓉城里白玉楼,冰帘倒挂珊瑚钩。
玉人晏坐太清室,蛾眉不锁人间愁。
彩桥东畔杨花转,飞入三天紫清殿。
仙裳日暖藕丝香,燕语莺啼动幽怨。
天风泠泠吹佩环,霞冠不整偏云鬟。
萧郎风骨何可得,紫箫赤凤游云间。
瑶台午夜霜华莹,罗袜生寒冰一寸。
锦屏甲帐蕊珠新,云房火鼎丹芽嫩。
天台仙子淡淡妆,桃花洞口逢刘郎。
巫山神女弄云雨,人去楚台空断肠。
步虚声断阑干外,春去秋来颜色改。
东风吹老碧桃花,深院无人夜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