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乱后复何言,舌在相看各自扪。
禽尚愿虚山未买,荆高客散酒难温。
炭炎炉上谁先觉,箭处弦边亦钝根。
老向夷门寻旧隐,遥知城市似山村。
相逢乱后复何言,舌在相看各自扪。
禽尚愿虚山未买,荆高客散酒难温。
炭炎炉上谁先觉,箭处弦边亦钝根。
老向夷门寻旧隐,遥知城市似山村。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夏孙桐所作,名为《周世臣同年来京师酒楼话旧即返汴梁见赠一诗次韵奉答》。诗中充满了对旧友重逢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思考。
首联“相逢乱后复何言,舌在相看各自扪”,描绘了战乱之后,人们相见时的复杂心情。乱世离散,再聚首时,言语间满是岁月的沧桑和对过去的追忆。诗人通过“扪”字,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相视时内心的触动与反思。
颔联“禽尚愿虚山未买,荆高客散酒难温”,以禽鸟尚有愿望,山未被购买为喻,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在失去的遗憾。同时,“荆高客散”暗指昔日好友的离散,使得聚会时的酒宴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暖与欢愉。
颈联“炭炎炉上谁先觉,箭处弦边亦钝根”,通过描述炉火的炽热与箭矢的迟钝,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人心的改变。炭火虽旺,却不知何时熄灭;箭矢虽射,却因弦边的钝根而失去力量。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老向夷门寻旧隐,遥知城市似山村”,表达了诗人年老后,渴望回到过去宁静的生活状态,但现实中的城市生活却如同喧嚣的山村,难以找到心灵的归宿。这句诗既是对过去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当前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物情感、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
南昌赵氏子,早岁遭艰虞。
骨肉不相保,万国为囚俘。
释缚燕赵间,遂为郑家奴。
荡荡天宇阔,亹亹日月徂。
转瞬四十年,朝夕劳且劬。
主翁岂无恩,不得齐民俱。
主翁父子没,悉力持且扶。
有客南昌来,解后谈厥初。
问知家中事,五内犹摧刳。
父兄死未葬,有母八十馀。
再拜主母前,涕泗下涟如。
委曲陈其情,愿母哀其愚。
主母为之悲,暂许奉康娱。
星言整去装,策马登长途。
山川日以异,旬朔奄相踰。
日暮不留行,忽已臻其庐。
升堂拜慈母,再世得相于。
恸哭父兄前,邻里皆欷歔。
生者幸少慰,死者归黄垆。
主恩不可忘,母养不可虚。
黾勉与母辞,复返郑氏居。
主母惊且喜,左右咸欢呼。
赵子令至前,授以咫尺书。
汝孝通神明,汝义薄天衢。
永为故乡民,汝去初踌躇。
赵子再拜谢,洒血满襟裾。
主恩一未报,何用早归欤。
主翁积忠劳,封谥焉可无。
穹碑表墓毕,逝将还故墟。
主翁有遗嗣,无罪倏见诛。
奋身伏王庭,誓死诉冤诬。
白日回其光,天道划昭苏。
岂独全郑门,高风动皇都。
滔滔天下者,回首成榛芜。
安知磊落人,沦此氓隶徒。
飞檄下九天,大字旌其闾。
郁郁文献邦,盛事映梅徐。
母寿涉千龄,闻有驷马车。
吾闻善必报,此理天不渝。
我作忠孝诗,永激顽懦夫。
《赵一德季润忠孝诗》【元·程钜夫】南昌赵氏子,早岁遭艰虞。骨肉不相保,万国为囚俘。释缚燕赵间,遂为郑家奴。荡荡天宇阔,亹亹日月徂。转瞬四十年,朝夕劳且劬。主翁岂无恩,不得齐民俱。主翁父子没,悉力持且扶。有客南昌来,解后谈厥初。问知家中事,五内犹摧刳。父兄死未葬,有母八十馀。再拜主母前,涕泗下涟如。委曲陈其情,愿母哀其愚。主母为之悲,暂许奉康娱。星言整去装,策马登长途。山川日以异,旬朔奄相踰。日暮不留行,忽已臻其庐。升堂拜慈母,再世得相于。恸哭父兄前,邻里皆欷歔。生者幸少慰,死者归黄垆。主恩不可忘,母养不可虚。黾勉与母辞,复返郑氏居。主母惊且喜,左右咸欢呼。赵子令至前,授以咫尺书。汝孝通神明,汝义薄天衢。永为故乡民,汝去初踌躇。赵子再拜谢,洒血满襟裾。主恩一未报,何用早归欤。主翁积忠劳,封谥焉可无。穹碑表墓毕,逝将还故墟。主翁有遗嗣,无罪倏见诛。奋身伏王庭,誓死诉冤诬。白日回其光,天道划昭苏。岂独全郑门,高风动皇都。滔滔天下者,回首成榛芜。安知磊落人,沦此氓隶徒。飞檄下九天,大字旌其闾。郁郁文献邦,盛事映梅徐。母寿涉千龄,闻有驷马车。吾闻善必报,此理天不渝。我作忠孝诗,永激顽懦夫。
https://shici.929r.com/shici/fz8NPu.html
高秋江汉波,卉木入摇落。
荒林拥孤桐,蔓草重绕缚。
凄迷气日丧,憔悴若陨箨。
黄彫晚风吹,青裂饥鸟啄。
无时亦无俦,幢幢老阴薄。
仪凤安所栖,宫树空寂莫。
谓汝无自伤,植根亦娇弱。
岂能持风寒,况乃失所托。
何时此焉居,扬锄剪荒恶。
携幼扳庭柯,遂我生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