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为佳节。更湖光、平铺十里,水晶宫阙。
若向孤山邀俗驾,只恐梅花凄咽。
有图画、天然如揭。
好看骚人冰雪句,走龙蛇、醉墨成三绝。
尘世事,谩如发。真须脚踏层冰滑。
倚高寒、身疑羽化,水平天阔。
目送云边双白鹭,杳杳冲烟出没。
□□□、□□□□。
唤醒儿曹梁甑梦,把逍遥、齐物从头说。
洗夜光,弄明月。
风月为佳节。更湖光、平铺十里,水晶宫阙。
若向孤山邀俗驾,只恐梅花凄咽。
有图画、天然如揭。
好看骚人冰雪句,走龙蛇、醉墨成三绝。
尘世事,谩如发。真须脚踏层冰滑。
倚高寒、身疑羽化,水平天阔。
目送云边双白鹭,杳杳冲烟出没。
□□□、□□□□。
唤醒儿曹梁甑梦,把逍遥、齐物从头说。
洗夜光,弄明月。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以精致的笔触展现了对佳节的喜悦之情。"风月为佳节"一句直接点出了诗歌所描述的美好时光是由风和月共同缔造的。而后,"更湖光、平铺十里,水晶宫阙"则描绘了一片辽阔的湖面,湖光如镜,映照出水中仿佛有如水晶所构成的宫阙,这些景象极尽精致和美丽之能事。
诗人接下来表达了对梅花凄咽之声的担忧,"若向孤山邀俗驾,只恐梅花凄咽",这里的“孤山”可能指的是一处偏远的山地,而“邀俗驾”则是诗人想要邀请朋友同游,但又害怕那清冷的梅花之声会打破这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下文“有图画、天然如揭。好看骚人冰雪句,走龙蛇、醉墨成三绝”则是对诗中景象的赞叹和对前代诗人的颂扬,"图画"指的是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天然如揭"则强调了这自然之美是无需人工雕琢即可展现的。"骚人冰雪句"中的“骚人”代指古代文人,"冰雪句"形容诗句清丽脱俗,而"走龙蛇、醉墨成三绝"则形容这些诗句如同活龙一般灵动,墨色浓淡得宜,形成了不朽的艺术境界。
接着,“尘世事,谩如发。真须脚踏层冰滑”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之事的超然态度,认为这些琐碎烦恼如同头发般轻飘,而“真须脚踏层冰滑”则是对追求艺术至境所需承受的艰辛和磨练的肯定。
诗中还有一段极具画面感的描写:“倚高寒、身疑羽化,水平天阔。目送云边双白鹭,杳杳冲烟出没。”这里,“倚高寒”可能是指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而“身疑羽化”则形容诗人在这美景中如同要羽化成仙一般。“水平天阔”描绘了湖面与天空相接的辽阔景象,而"目送云边双白鹭,杳杳冲烟出没"则是对远处白鹭在云间穿梭的生动描绘。
最后,“唤醒儿曹梁甑梦,把逍遥、齐物从头说。洗夜光,弄明月。”诗人似乎是在呼唤那些沉迷于现实世界如同梦境中的人们,用"逍遥"和"齐物"的意境来重新叙述万物,从而唤醒他们对于更高层次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洗夜光,弄明月”则表达了诗人对清澈之夜光的欣赏以及与明月间的亲密交融。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摹和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艺术至境的理想状态。
二十三年再入山,此山于我有前缘。
时人不用怜衰病,天与丹房一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