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石斋太傅致仕还蜀·其二》
《送石斋太傅致仕还蜀·其二》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朝辞黄阁谢君王,暮向成都问草堂。

璇毂亲扶尧日月,云章曾补舜衣裳。

由来道大难为用,此日功成且退藏。

满地落花春梦醒,濯清亭上听沧浪。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送石斋太傅致仕还蜀(其二)》。诗中描绘了对一位即将退休归隐的老臣的深情送别与赞美。

首句“朝辞黄阁谢君王”,以“朝辞”点明送别的场景发生在清晨,黄阁象征朝廷,君王则代表皇帝,表达出老臣在告别朝廷、辞别君主时的庄重与不舍。次句“暮向成都问草堂”,转而描述老臣将前往的归隐之地——成都的草堂,暗含对其晚年生活宁静安逸的期待与祝愿。

接着,“璇毂亲扶尧日月,云章曾补舜衣裳”两句,运用典故,以古代圣君贤相的象征手法,赞扬老臣过去在朝中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德,仿佛他亲自扶持着古代帝王的日月星辰,修补过先贤的云章,极尽赞誉之能事。

“由来道大难为用,此日功成且退藏”则是对老臣功成名就后选择退隐的肯定与理解,表达了对老臣智慧与境界的高度认可。最后一句“满地落花春梦醒,濯清亭上听沧浪”,以自然景象比喻,春梦醒来,象征着老臣告别官场,回归自然;濯清亭上听沧浪,则是老臣在清静之地聆听自然之声,享受闲适生活的写照,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老臣归隐生活的美好想象与赞美,既表达了对老臣过去功绩的敬仰,也寄托了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万竹轩·其四

八十诗翁想出尘,此君长与驻青春。

金华琐碎閒垂地,安用侯封况渭滨。

(0)

怀古堂有感·其三

山河来处禹分州,几代灵光孕俊游。

推作汉王犹未足,更将功业看诸刘。

(0)

延平阁閒望·其七

不顾溪山已几年,再营华构慰人瞻。

欲寻好景归诗思,更候朝曦与夜蟾。

(0)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其四

片片榆飘荚,累累蚌剖胎。

遽将天晓报,频把岁华催。

(0)

五祖长老惠竹簟

六月如蒸火方老,三伏炎炎挠清抱。

閒中雨汗林末悄,忽得禅师祖山耗。

笛材未许龙凤吟,却织双纹惬高卧。

卷送西来尤是时,乃似乌薪雪天到。

长须为我扫幽榻,数尺涟漪细风过。

谩入祖山何所闻,但觉雷声肃慵堕。

欲酬此意知未能,且学文公赠相好。

(0)

句·其十九

秦庭繁杏两株开。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