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黄阁谢君王,暮向成都问草堂。
璇毂亲扶尧日月,云章曾补舜衣裳。
由来道大难为用,此日功成且退藏。
满地落花春梦醒,濯清亭上听沧浪。
朝辞黄阁谢君王,暮向成都问草堂。
璇毂亲扶尧日月,云章曾补舜衣裳。
由来道大难为用,此日功成且退藏。
满地落花春梦醒,濯清亭上听沧浪。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送石斋太傅致仕还蜀(其二)》。诗中描绘了对一位即将退休归隐的老臣的深情送别与赞美。
首句“朝辞黄阁谢君王”,以“朝辞”点明送别的场景发生在清晨,黄阁象征朝廷,君王则代表皇帝,表达出老臣在告别朝廷、辞别君主时的庄重与不舍。次句“暮向成都问草堂”,转而描述老臣将前往的归隐之地——成都的草堂,暗含对其晚年生活宁静安逸的期待与祝愿。
接着,“璇毂亲扶尧日月,云章曾补舜衣裳”两句,运用典故,以古代圣君贤相的象征手法,赞扬老臣过去在朝中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德,仿佛他亲自扶持着古代帝王的日月星辰,修补过先贤的云章,极尽赞誉之能事。
“由来道大难为用,此日功成且退藏”则是对老臣功成名就后选择退隐的肯定与理解,表达了对老臣智慧与境界的高度认可。最后一句“满地落花春梦醒,濯清亭上听沧浪”,以自然景象比喻,春梦醒来,象征着老臣告别官场,回归自然;濯清亭上听沧浪,则是老臣在清静之地聆听自然之声,享受闲适生活的写照,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老臣归隐生活的美好想象与赞美,既表达了对老臣过去功绩的敬仰,也寄托了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审美情趣。
六月如蒸火方老,三伏炎炎挠清抱。
閒中雨汗林末悄,忽得禅师祖山耗。
笛材未许龙凤吟,却织双纹惬高卧。
卷送西来尤是时,乃似乌薪雪天到。
长须为我扫幽榻,数尺涟漪细风过。
谩入祖山何所闻,但觉雷声肃慵堕。
欲酬此意知未能,且学文公赠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