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簪久矣老沧洲,共说神仙是隐侯。
衣剪烟霞轻豸绣,家营云水比菟裘。
数茎瑶草千年绿,九月黄花一径秋。
不用寻仙访真诀,姓名元已注丹丘。
投簪久矣老沧洲,共说神仙是隐侯。
衣剪烟霞轻豸绣,家营云水比菟裘。
数茎瑶草千年绿,九月黄花一径秋。
不用寻仙访真诀,姓名元已注丹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届七旬的陈廉访先生,他远离官场,隐居于苍茫的海滨,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通过“投簪久矣老沧洲”一句,生动地刻画了陈先生辞官归隐的形象,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接着,“共说神仙是隐侯”一句,既是对陈先生隐居生活的赞美,也暗示了他如同神仙般的生活状态,远离尘嚣,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人进一步通过“衣剪烟霞轻豸绣,家营云水比菟裘”描绘了陈先生日常生活的场景,衣饰轻盈如烟霞,住所仿佛融入了云水之间,生活简朴而充满诗意。
“数茎瑶草千年绿,九月黄花一径秋”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千年不衰的瑶草和九月盛开的黄花,象征陈先生精神的永恒与生活的美好。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更寓意着陈先生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坚韧。
最后,“不用寻仙访真诀,姓名元已注丹丘”表达了对陈先生生活态度的赞赏。诗人认为,陈先生无需寻求外在的神秘力量或真理,因为他已经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他的名字早已被记录在了理想的仙境之中,即丹丘,象征着理想与永恒的所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廉访先生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行行旷野间,田家功正甫。
老农谓予言,此中情难数。
焦枯虑连旱,阴损虑积雨。
插莳复耕耘,酷日无从拒。
岂不爱四肢,望岁忘其苦。
但愿庆丰年,得给人三釜。
武皇车驾东南出,访道求仙希万一。
屏风九叠云物清,意恐神仙藏此室。
羽章之馆缔构新,坛场夜夜祈星辰。
蓬莱缥缈不可到,桥山一闭逾千春。
咏真之天在旁侧,白昼潭心飞霹雳。
田收岁美龙亦閒,唯有济瀹照空碧。
谁道寻真是女郎,朝餐松桂夜焚香。
明眸绿鬓今何在,意已霞衣侍玉皇。
堂堂司寇公,族姓原自古。
支流入汉唐,浩渺无寻处。
子瞻得家法,自少不勤苦。
戏剧入场屋,名声振寰宇。
凝思肤寸云,落笔万点雨。
中间触机阱,窘若带箭虎。
坎轲连交游,冻饥及稚乳。
归来直玉堂,得失亦相补。
顾我縻一官,未即江海去。
裳衣裹穷猿,系以三尺组。
知公心胸中,坦不置城府。
漫刺犹可持,还当谒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