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隔烟水,舟人指古碑。
入云松影密,出峡磬声迟。
台阁峰能遍,神仙事可疑。
当年来去迹,岩下老僧知。
山寺隔烟水,舟人指古碑。
入云松影密,出峡磬声迟。
台阁峰能遍,神仙事可疑。
当年来去迹,岩下老僧知。
这首清代诗人廖燕的《舟过清远峡望飞来寺》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禅意画面。首句“山寺隔烟水”展现了寺庙隐匿于山水之间,如梦如幻,与世隔绝的意境。次句“舟人指古碑”则通过舟人的指引,引出对历史遗迹的好奇和探索。
“入云松影密”写出了山中古松参天,树影斑驳,仿佛直入云端,增添了神秘感。而“出峡磬声迟”则以悠扬的磬声衬托出峡谷的宁静深远,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缓慢。
“台阁峰能遍”表达了诗人对寺内建筑与自然景色的赞叹,暗示着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最后一句“神仙事可疑”流露出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的仙境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尘世纷扰的质疑。
整首诗通过舟行所见,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展现出诗人对山水之间禅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岁月和神话传说的思索。
道人壮年曳长裾,挟策负艺西入都。
欲步青云不得途,不如濯足归江湖。
转出淮山一麻襦,天柱峰前明月孤。
调御丈夫真我师,不复饮食形不枯。
归来故土弃妻孥,金玉百万初若无。
四十削发入浮屠,有如浮云飞太虚。
达摩壁观聊自娱,饮光苦行谁复如。
河西将军气貌粗,一见犹如水中鱼。
南阳侍郎说诗书,为筑小庵即朝晡。
诸漏已尽无复馀,此生安得为世拘。
不持一钵上匡庐,秋风有意入三吴。
天竺二山佛子居,赤城更在沧海隅。
彼土观缘小踟躇,何时复来寻老夫。
清泠台下茆已诛,为留一榻待跏趺。
不辞更贮一斛蜜,山间老境任蘧蘧。
道人升天久不回,至今洞门向北开。
当时仙仗人不识,白云缭绕山间来。
闯然初望烧香台,百步九折多苍苔。
仙官委蛇剑佩肃,霓旌羽盖光漼漼。
鹤驭欲下风作媒,雪猿白凤势欲颓。
嵌岩石乳谁敢饮,洞下风水声如雷。
龙车遥遥断消息,数百年来化为石。
六朝人物丘墓坏,白骨尽为泥土蚀。
吾昔已炼九华丹,欣寻二洞穷幽寂。
稚川方求句漏令,长史亦赖旌阳力。
手种青精期可择,未能脱去空羁靮。
篮舆往来不惮勤,搔首山前发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