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芭蕉粲晓霞,近如相妒远如誇。
临池似把菱花照,隔叶深将翠幔遮。
雨后芭蕉粲晓霞,近如相妒远如誇。
临池似把菱花照,隔叶深将翠幔遮。
这首宋朝诗人李光的《池外红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芭蕉与晨霞交织的美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芭蕉的形象生动而富有情感。
首句“雨后芭蕉粲晓霞”,描绘了雨后的芭蕉在晨曦的映照下,如同绽放的花朵一般,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这里的“粲”字,形象地表现出了芭蕉在雨后阳光的照射下,色彩鲜艳夺目的景象。
次句“近如相妒远如誇”,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芭蕉的姿态描绘得更加生动。无论是靠近还是远观,芭蕉都仿佛在展示自己的美丽,既有嫉妒的意味,也有夸耀的成分,展现了芭蕉自信而又略带娇羞的神态。
第三句“临池似把菱花照”,将芭蕉比作菱花,临水而立,仿佛在水中映照出自己的倒影。这一比喻不仅突出了芭蕉的形态之美,也暗示了它与水的亲密关系,以及在水边生长的独特韵味。
最后一句“隔叶深将翠幔遮”,则进一步描绘了芭蕉叶间的层次感。透过密密层层的叶子,仿佛有一层翠绿的帷幕遮挡着,既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也体现了芭蕉叶的茂密与繁盛。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芭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色,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界中微妙和谐关系的赞美。
月临南吕,正庭阶、开到尧蓂三叶。
风露清明钟气质,诞作人间豪杰。
器宇宏深,襟灵阔远,物我俱融彻。
滔滔欲海,回头一棹超越。
试看南墅开尊,西池垂钓,此个情怀别。
记得婆娑亭上酒,还到寿君时节。
我梦登天,群仙相对,曾写长生牒。
见君姓字,分明非是虚说。
王行真气集。通玄牝、谷神应时出入。绵绵定呼吸。
显平调荣卫,蠕分和辑。脉方动十。
得火候、熏蒸自给。
荡百骸、九窍关开,上下溯流相袭。
功及三天两地,九六阴通,七八阳立。降升气揖。
推造化,宝瓶缉。
配刚柔合体,抽添循数,养就神丹一粒。
变阳魂、法界恢弘,跨云步急。
恣逍遥豁畅,乃容膝小金山。
用妙力加持,兴洪大醮,真圣临坛。
恩光遍施下界,救存亡、离苦列仙班。
明贯从容法体,宴居一味萧闲。
回还诱演幽深,将内外事都删。
聚五蕴清凉,天宁地静,撞破三关。
皇天助弘大道,度群生、万类不为难。
指日金书诏下,永辞俗海尘寰。
风高露冷,又报重阳候。过雨群山倍明秀。
正披岩、红叶接径黄花,堆锦绣,袅袅清香依旧。
凝神望久。思入无何有。回首溪边听长溜。
念人生如梦,世事无涯,空汨没、争似吾家拂袖。
据盘石、容膝坐忘机,看天末飘飘,断云归岫。